第二部分目录
11.修持者的转世12.大修行的转世
13.因果
插叙3:轩辕氏妄法与文真西行
插叙4:通元尊者与通灵尊者插叙5:文真施法与收回山川之易
11.修持者的转世
前面说过,众人若想通过一世修持而求得大道者,千年难遇其一,通常要到达第四层神佛的境界,需数百年之修为。而众修持者,均需借来生之力,以续修持之功。
这涉及到修持之人的投胎与转世,但转世的目的,不仅于此。
按离世时修持的境界不同,我们将其分为微道、小道、中道三个方面来讲股胎与转世。会更容易了解些。众人在理解投胎与转世之说时,好一概而论,其实不然。
得中道者,伏羲、轩辕、李耳、乔达摩辈神佛也。离世之时,因已灭贪痴、消妄疾,故执念不存,魂亦无住,唯余元灵。元灵者,不生不灭,无阴无阳,不增不减,无知无觉,无为无行,只待轮回。
如果有人说,他见到了李耳或是乔达摩;或者干脆是上面几位中某一位的转世之身,多为虚妄之言。得成中道者,虚空无为,不生不灭。又如何入世度人。唯有在大道轮回之时,因二相转化,阴阳调补会让诸神佛的元灵激活,方有可能放出能量与灵力。
而这里所说的神佛,仅指上述诸位,所说轮回,也是指的“喜和好顺”和“有来有回”二位尊者二相转盘上的轮回,非佛教中所述的六道轮回中的轮回。
而人们通常所见所说的神佛,则是修成第三层境界得小道者,而发生的诸多转世,皆出于他们身上。
李耳离世后两百岁,有一门人张陵,奉其五千言如侍经典,将轩辕、李耳之意旁会贯通,创符造咒,治病救人,并修重持,以求长生之道。
东汉时,兵乱匪患良多,民生疾苦。以至冤魂游荡,亡灵无所,戾气久积。后又有灵物仗其有修持之功,拘灵强己。而各灵物间也相互为抢投生死后的亡灵而争斗不已,现世之人亦难以逃脱,世人多得奇疾怪病,早年夭逝,概因于此。
地祖法藏以李耳之名,灵传意旨及秘法,令其降伏拘灵之妖魔,化解世间戾气。
有关张陵身上的事以后会在人物专章中讲到,这里只提到与投胎和转世相关的内容。
张陵此时得到了遣使亡灵之术,并与众拘灵之妖魔相斗,稍有不从者,则轻颂法藏所述经文,行阴阳之道。经文一出,众妖魔之元灵必然会产生灵动,而在元灵产生灵动的那一瞬间,既是元灵发出威力的时候也是其最为危险的时候。一旦元灵发生灵动,则会被张陵的咒符所拘散。
后来虽然妖魔被几近扫空,而到了最后,其它亡灵孤魂也大受牵连,且张陵最初在获得诸般咒语经文时,内心狂喜,凡有违背其意旨者,皆受其难。虽完成了降伏拘灵之妖魔的任务,却并未能化解世间戾气。反而使其更为复增。
地祖法藏为化解人间戾气,先后做了两年事:一.托梦于当时君王,引乔达摩之门人前来,化解世间戾气;二.为防再生大量孤魂亡灵,并为现存灵魂寻一去处,授意张陵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狱。
前面提到过,地祖法藏的两位重要门人中,李、乔两位尊者各有不同,虽同为修持之道,但是乔达摩更注重“修”,李耳更注重“持”。所以让乔答摩的门人弟子来化解世间的戾气,是最佳的选择。而紧随其后,授意张陵设立天——“天庭地府”,自有他的考虑。
当时天地间虽然拘灵的妖魔被拘伏,但这些被拘伏的灵物又难保会出来犯事,再者,这些妖魔其实原本大都为数千年来修持未果者,而这些灵都是能量比较强的,它们由谁来管,都成了问题。同时,还有些是受了牵连的孤魂游灵也到处都是。他们不会像普通老人离世后的魂灵那样容易投胎或自行转化为气和灵,自然消亡。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张陵开始组建一个新的王国,并且在后世弟子门人的不断增补中,这个王国开始分工越发细致。只要是管辖范围内的人死后,一旦灵与魂相结合的,他们定会委派使者前来,送到一个统一的去处,以防这些灵魂再度被妖魔所拘役或是在世间留存太多戾气(大多能量大的魂之所以存在,是因其执念太甚,而他们的执念中,不甘心,有所怨者居多)。这些灵魂拘到一处后,最终的去处是让其转世。因这些主管之人大多曾为俗世之人,在他们意象中,转世为人无非是最好的结果,其它动物次之。因此,他们会根据此人生前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并在有生灵出生时,送其投胎。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慢慢讲到:①并不是所有的人死后,都会灵和魂结合,而且灵和魂结合,并不一定是“好”事;②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受张陵门人弟子的管辖,而且他们管辖的区域和相关灵官是时常发生变化的;③并不是所有的灵魂,死后都会受他们管辖,而且死时神弱志迷没有太大挂碍的人并不会受其管辖。
如果大家不好理解这个问题,打个比方,有一群村民,经常打架,后来有位功夫高强的人去了,将他们都制服了,从此,他当上了山大王,并且将自己的手下分封了不同的官职,管理不同的事务。而有些原有的打架的村民,是有些威望不好惹的,也封了官职。来按山规管理各种事务。他们的后代出生后,山上有好的工作就给按他们规矩做事的人的后代做,不好的放猪的工作,就给曾经干过坏事的人去做。在这里,山大王是最大的,皇帝也管不了他,但他能管皇帝管不了的。
但不能因为这个,就误认为整个天下全是归山大王管的,也不能认为山大王的领地是不变的,更不能认为山里的官员都是永久的长生不死的。
张陵及其弟子门人,都是借自身的灵力来管理各种事务,他们如同我们一样存活,就如同我们人活着就得吃饭一样,他们的存活同样需要基础,否则灵力失散,最后则唯有元灵存在,与人的死亡基本无异。
这里有必要了解一下灵力,修持之人死后,同大多数人一样,有灵有魂,我们说过,人离世后,执念会转化为气,来为魂提供能量,而气指的是一种能量场,但他们的魂若是得到先师或是众人意念力的支持后,这种气息会更强烈些,有时可以聚则成形,散则成气。聚则成形时,这种气便在一定的程度上拥有了可以左右其它气的能量。灵力也有不同层次之分,我们以后会详细讲到。而诸位灵界的官员及修至第二、三层境界的生灵,均靠灵力来发挥作用。
但,每次施法,均是会耗损大量灵力的,同时,平时的活动也会耗费灵力。而且这种灵力的提升是累积式的,如果耗损掉了,得需要补上,如果是因某次施法透支了,虽然元灵还在,但如同人的死亡无异,如再想有所成,只能是投胎重新修持元灵。
那么,灵力是从那儿获得气(能量)来自保和修持呢,一方面,灵与气在有些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在非常时期,可以用耗损“灵”的情况下获得气。但这种情况极少用。还有一种情况是,可以靠其它生灵的气来养自己。
当有很多生灵都在心里信你、尊你,敬你、念你的时候,这些生灵会产生信念尊敬等诸多执念,前面说过,执念是为魂提供气的最佳方法,那么,他也是为灵力提供能量的最途径。如果没有生灵在想起某位灵物(较低等级的神、仙、菩萨、灵官等)时,它就无法得到众生执念所产生的气,其灵力不但不会得到增长,反而会不同程度地耗损。以至到最后仅余元灵。
所以,在民众较为信念尊敬灵界及鬼灵之地,才会常有鬼神灵官存活,且越是信念尊敬鬼神灵官过度的地方,张陵门人弟子所管辖的职能部门便越多,以至有了专门用来审判人生前种种行为的各司人员。越是不信念尊敬的地方,越是减少,以至于无。
我写《黑白无常》里有一句黑白无常说过的话:“我辈之生死,皆在世人一念间”,唉,多少人可明白。
(明天接着讲吧,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但不用急着质疑,明天接着讲吧,知道更多原委也不迟。) 因而诸多修持之人,在世及离世后,均广积善缘,施救与众生,或偶尔现其异能,使众生知其能,以信其存、念其助、尊其行,敬其位,以此获得信众执念之力相助,离世之后仍可广积灵力,修持不止。
人世间到处都有不同神佛的塑像,寺庙道观也规模不一,但难有“真身”。
前面说过,西方有神,名曰佛,而最初的神佛,仅指第四层境界的伏羲、轩辕、李耳、乔达摩诸位尊者,而他们,元灵均处于不生不灭,无阴无阳,不增不减,无知无觉,无为无行,只待轮回的状态,既不会出来教化世人,也不会现身说法。如果用最普通的世人对生死的概念来衡量,那么他们和永远的死亡是没有太大差异的。
除非是在“喜和好顺”、“有来有回”、龙马氏三位尊者间有大的冲突,使得大道化合,犹如轮回,否则他们的元灵将永远处于不生不灭、无知无觉的状态中。
世间本无神佛,虽有神佛事先告诫,然弟子门人,仍妄言妄行,奉其为宗主的门人弟子们,大多愿借他们之言、之行,或是妄参私意,来获取信念尊敬,以促修行。而上述神佛中,早知其果,故离世之时,大多不著法立说,以消因果。
数千年中,佛道门中,成仙之菩萨者众,然难有成神、佛者者。何故?
人有贪、痴、妄三疾,成仙佛者,大多可去其贪疾之疾,却难消其妄,妄者,乱也。妄者有三,妄言、妄行、妄思。
从妄思单方面来说,阻止修持者获得智慧、难得大道的,阻碍一个人获得新的真知与知慧的,往往不是他的无知无见,而是他有的知有见,多知多见,也就是知见障。
须知,世有旁门八千,经文四万,均为幻象,如有人着迷于此,谈佛论典,如数家珍者,难得大道,多看见一个宗门,多研透一部经文,不过是多一个幻象而已,妄者,乱也。大道至简,一脉相传,哪来那么多经传,皆述真言!
呵呵,阅尽万典止道虚,佛前诸经均为幻,无知无识无所见,无障无碍无一言。
偶尔碰上有朋友真心想教我各种术数的,我至今一样也没敢学,我对佛法,也是无所了解的,只有一部《金刚经》买来看了一部分,还没看完,以后想看完,而我所看过的玄学方面所有的书,只有《易》、《道德经》、《黄帝内经》、〈金刚经〉,其中,只有〈道德经〉是全文都看过的,其它三本,都没能看完过,大多连三分之一都不到,但看的都是原文,从没看过注解或相关的书。而且以后也没打算过看更多的“经典”,唯一看完的,便是我得来的那三本书(其中有第三本书还有相当一部分没看完)。
有好心的朋友,劝我看完佛、道教的经典后再如何,首先,我不是佛教、道教的研究者,我只是在如实讲我看到和知道的事情,况,明心见性就好,书读得愈多愈杂,在某些方面,不见得是好事。
如果一个人思考判定问题时,都以自己现有的知识/见闻/观点做依据,凡是与其相符的,就信奉为常;凡是与其不符的,便弃之为异端邪说,此为知见障太重,已与“智”和“慧”无缘。
说个题外话,有时候觉得很多事是很可笑的,人类科学家在苦苦寻找外星生命,便确定哪些星球上是适合生命存活的,比如温度、水、氧气等方面。这不是在地球之外寻找生灵,而是在地球之外寻找“地球人”。哈哈,我们已有的知识告诉我们,生命是需要水和氧气、甚至是阳光的。在这种知见障的误区下,投入上百亿在地球之外寻找“外空生命(地球人)”,其实他们自己就是他们要找的地球人。没有意义。生物只是有智慧与思想的生灵体表现的四万万种形式之一。 接着往下说,众多世人眼中的仙与菩萨,却因执念中的妄念未消,而不得不靠众人的信念尊敬来增加修为,所以有些世人能碰到各显其能,度教救助世人的,大多为第三层境界的仙与菩萨;甚至时常要用投胎或转世的方式,来增加修为,度过厄运、实在比众人更为辛苦.
顺便讲一下为什么有的仙与菩萨比较“灵”,有些地方的不“灵”,为什么有时“灵”,有时不“灵”以及这些“灵”是如何得来的问题,也许下次求神许愿时,能明白更多。
诸神像塑成的时候,和一般泥土并无区别,更谈不上显灵之说了,要让其变得有灵力,有些两方面的工作需要做,就是借来“灵”和“力”。
借灵的办法有很多种,为了说明情况,这里只列举其一,神像塑成并没有灵的入驻,此时可以有懂拘灵之术的法师在旁,待有飞禽走兽经过时,令人射杀,并在对方离世的时候,念咒施法,将其灵魂拘于神像之内。我们说过,灵自人额头而入,为了便于灵的进入,会借用镜子一类功用的物品,具体操作方法不再多谈,以防有人仿效。这一过程叫做借灵。
此法传世之后,历经数千年,程序愈是繁杂,场面或是正式宏大的大法会,或是轻描淡写的大法会,但愈来愈不得要领,有的甚至表面模仿,如同演戏一般。借灵一说,早已不知所以然,所以,很多寺庙,虽香火旺盛,有菩萨数十,仙人上百,却无一显灵者,本就无灵,如何可显。
我在一些非常落后的地区,还见过这种最原始的借魂行为,当地基本上是一个村庄供奉一个不同的“神”,求事问讯,大多非常灵验,而他们供奉的“神”,在佛道中了无所名。
有名者又如何呢,佛道中有很多菩萨仙人是众人所熟知的,然而他们得到的“信念力”却是极少的,比如说大家想到观世音,各地有不下一千个观世音,大家想到的是这一个笼统的概念,没有和很少同某地哪具观世音的塑像对等起来,就算对等起来了,普通民众又怎么能知道哪个观世音像是曾经借过灵,又一直香火不断有信念力供养的呢。
而对于一座没有有效借过灵的神像来说,有多少信众对它施行“信念尊敬”也很难显灵,或是曾经借过灵,但多年未曾有信众的神像来说,即使是此后信众复来,也难以再有所灵验了,我其实把两个条件都反着说了,有明眼的人应该知晓该如何判定哪个神像会比较更灵验些,求起来更管用些了。
后世有人将借灵过程叫做“开光”,有自称佛家宗派弟子者,寺院主持也好,活佛也好,将佛像开光,手机号也能开光,万事万物只要有钱物人情在,随时随地皆可开光,我是看不明白了,也不知道开光开的是什么了,呵呵,笑笑便罢。
塑像在借灵后,始有生灵的灵魂被拘在内,并供人“信念尊敬”,天长日久,有了人信——“信念力”的支撑,它的灵力会得到更多的增长,如同一个婴儿再生一般,慢慢长大,每天仍需吃饭,人们的信念力便是它获得更多灵力的源泉。而这种灵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拥有眼通、耳通、身通、意通等诸般神通中的某几种,有求应事,民众将其称为“显灵”。
此时显灵的,是在信众的帮助下,获得灵力的其它灵物的灵,而非塑像所代表的那位仙人或菩萨的真身,所以众人所拜的显灵的神灵中,即使是显灵,也往往并非其本身。但如果那位仙人或菩萨本灵没有投胎转世且仍有灵力存在的话,到了一定程度,他是偶尔能够感知到信众对某地的自己的塑像供养的信息的,至于他会不会去,会去呆多久,这些都是随机的问题了。
几千年来,诸多仙人菩萨,均生生死死轮轮回回数辈,甚至有些在佛道记录里名份非常高的仙人菩萨,其实早已沦为曾通世人或飞禽花木,元灵虽然未灭,但数世不得明心见性。与众人一起参拜自己的塑像,并且大喊该菩萨显灵等等,殊不知显灵的是借来的飞禽走兽的灵,自己的灵还是呼呼大睡。
我去过的寺庙不多,有次在黄河起源的一个藏区,半山上有座喇嘛庙,规模很宏大。当时我进去后转到后面,是一尊比较小的乔达摩的塑相,走近它的时候我明显的能感觉到灵力的存在,赶快闭上眼睛想看看是什么,我眼前出现的是一尊尺余长的金樽。我知道像乔达摩等修至第四层境界的神佛应是既不会出来度化世人,也不会是显形的。而是其它灵物借体修持,灵力已经达到的程度是我所不知的。回来后仍苦思不得解。具体地点我就不说了,有缘的朋友自然能寻访见识到。在没弄明白之前,我也不再妄意猜测(今天就到这儿吧,只能明天再讲诸神仙的投胎与转世了)
借灵的原理自后世人明白后,又引申了好多通路,都与借灵之术有关,产生了许多恶行善果及恶行恶果,这种情况在中国还好些。但有好些后世创造的法术,是受到借灵之术启发而创设的,而在泰国等地就较为常见了。所以凡知此内理的有德之人,多不愿细谈此理,以免再生因果。
人食菜粮,仙食香火,烟火在这里只是借代,代指人的“信、念、尊、敬”,所以只要某处的神像等最初曾借过灵来,又有信众不断地长期供奉,自有所灵。除了一些寺庙里公开供奉的外。也有人受到启发,私自供奉的,一些有较高修为的人,可邀请或“拘”来“灵”以示供奉。“邀请”来的,一般是一些组织供奉的,比如寺庙道观,这一种更侧重于对本寺院道观或府地提供一定的福佑。也有一些有懂术数的人,拘来一些“灵”,长期供奉,说是供奉,其实带有一定的胁迫性质,并利用它们与灵境相通的身份,为自己提供一些信息,后来有些降头术、耳报法大多受其启发而创。但这些被拘来的“灵”一般都灵力极小,得到的能量也极小,与众仙人菩萨的修行绝然不同,基本上处于半温饱和半饥饿状态。
很多术士拿拘去世不久的小孩或年轻人的灵魂前来练就此法,使其难以投胎超脱,终难免恶果缠身。但不像众人平时认为的,是因果报应的结果。门有门规,一般入门之时,其祖师大多会为自己所创的术数设置“咒愿”,就是一旦你习练此法,将会有付出什么什么样的代价等等,有些门派是直接在弟子入门修习此法时,明言告诉弟子的,有的则是隐藏在修习此法的符咒中的,不一而足。一旦你修习此法后,这一“咒愿”也便开始发挥作用。更有一些门派,因为先师的功力不强,怕自己的“咒愿”不会生效,则采取“师损”的办法,什么叫“师损”,就是先师直接出手,直接“害”得门人弟子伤残或是伤害其福寿之址。
上面所提的,都是一些旁门左道的术数,所以如果有人愿教你诸般神通,切不可盲目学艺,须记得,大道者,不玄不虚不实,无异无能无果。如果真想获得大的智慧,则要远小术,净心境,疏异能,淡执念。乱习术数,终入杂道而不得出,身心受损。
也见过极少部分极为聪明的人,因为有些灵师在创置“咒愿”时,像计算机程序员设计程序一样,都会留个后门,用来将来根据特殊情况进行修改。至于通常这些“后门”设在哪儿,如何设的,我这里不再细说了,免得有人受到启发,更加有持无恐。但还是有人找到过这些“后门”的,既修习了术数,又不必受到相应的责罚。但,这只是一时一地而已,虽逃脱了先师的“咒愿”,却还是逃不过下一位的“咒愿”。
且,可惜的是,如此聪明的人,若亲近大道,不在异术上神入志迷,仍当有一定作为。这也是聪明与聪慧之人的区别,善听主次为聪,善观阴阳为明,慧者,聪明而知心也。
也有人要问,为什么各宗派的先师在创造一些术数时,要设“咒愿”,为害自己的门人弟子。须知,凡旁门左术,均非借自身元灵之力而施行于世。因此修炼施行之时,必然要调控其其它“灵”的灵力。必然遭到其它灵的“咒怨”,这些“咒怨”同修持之用所需的“信念尊敬”之力恰好相反,为“疑恶侮慢”之力,对其灵力是有所耗损的。如若不设“咒愿”,自己的弟子门人将此术施行得越多,他得到“咒怨”也越多,到了后来,不但谈不上灵力的增进,连原有灵力都可能会耗损干净。
于是灵师在创设这一类的术数后,都会同时暗中设好“咒愿”或明着与弟子门人“起咒立誓”,弟子门人习了些法后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等。被损害的“灵”一看到损它的“人”已得到了如此惨的下场,自不会有太多的不满,就算有,也往往是将这种“疑恶侮慢”之力施在了弟子门人的身上,创设一术数的人并不会受损。
前面有朋友提过类似的问题,说有些算命的人是不是泄露了“天机”而受“天谴”,“天”只是个借名词,说是“师谴”、“咒谴”“灵谴”倒是真的,当然,所有的术数都有破解之法,但最好的破解之法,则是近大道,离小术。经常碰上有人主动要教我各种奇能异术的,我至今一样也没正式学过,做人的时候,普通人的生活是最美的。
前面说过,众修持的仙人、菩萨等,可以依靠信众的“信念尊敬”之念,获得能量,使得自身的灵力中的“力”得到增长,并且在“力”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将其转化为“灵”,以求同时提高自身的智慧。智者,知也,慧者,聪明而识心者也。
然而,将“力”转化为“灵”,犹如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氢气收集来要转化成水供自己饮用一般,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最好的办法是到水的源泉去找水,真接饮用。投胎转世都是比较好的办法。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因长期无法得到众生的“信念尊敬”之力,而不得不选择入世修持的。这里的“信念尊敬”之力的提供者,并非单指人,而是指一切有七情灵性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这个就是缘何一些古树走兽,亦可通过修持得道的缘故。他们与由人修持而成的仙人、菩萨并无二者,却被世人概称为妖为精,实为偏颇,归大道者,不问缘起。
12.大修行的转世
众仙人、菩萨转世之时,须选择一有灵体作为依附,这一灵体可以是人,也可是其它生灵。但有灵体自身的条件和环境也会影响到修行的效果,而作为可以读书、学习,生理上又占优势的人来说,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后人便以此为基由,引申出多少飞禽走兽及花草树木为修得人形成付出诸般努力的缘起。
人有性命,性者,质也,众仙人菩萨选定了转世为人这一比较好的“质”的条件,在命上也愿有所选择,以求利于自身。以至投胎之时,大多因阴阳化合,五行生、克、泄、耗、助之间的变化之规律,选择时机而入世。后有世人缘此受到启发,立四柱之术时,有专能用来察看是否为“童子”转世的部分内容。
但后世所述的“某某童子转世”,大多为得到微道之灵物的投胎,大多仙人、菩萨在选择入世时机时,为防入世后被其它灵物提前发现而有意阻碍修为,故费了一番功夫做伪装,因此,有算命先生一眼便看出此人是何来头者,多为修浅持轻之灵。而修为越高者,入世后越难为众生灵所识得真相,泯于世人而不知,除非碰上高修为的生灵,方可识出其间因缘,然,所谓高低者,相较而言也。
须知,众高灵物转世之时,须在测好转世地点和时机后,将余下的灵力中的“力”,尽数转化为灵,也就是说,要入世为其它生灵,必然失去此前的诸般神通,寂灭后入世,其实与人的死亡并无太大差异。而入世后,则是一个完全的“凡夫俗子”,直到有天机缘到来时,其元神被一点点的激活,他开始慢慢的去了解自己是谁,为何来此,又将何去。如无明心静性,观自在本真于一身,虚其执念于浮云,无所贪痴之行念与世,自当亲近大道,增进智慧。
然,并非事事如此般如意,有些高灵物转世之后,贪痴妄之根愈甚,一世奔忙,财名俱收,唯遗大道,于离世灵动之时幌然悔悟,却早已轮回常人灵魂,或投胎或消散,难有缘起。也有诸多修为较高之高灵物,虽一世迷性不知大道,其自身修为仍可支撑其数次投胎,却可能无力再撑控投胎时机与有灵体,因而投胎为何种生灵均看因缘,能否明心见性,看其宿愿。
同样,有仙人、菩萨入世后,有其它高灵物为乘机获得他的元灵,会四处寻访,寻得之后,或帮助此人财、名、色俱得,或要其习自身小术,迷其心性,不一而足。若是能使其生时贪、痴、妄等执念盛极而失灵性,死时因一世痴喜玩物,而志伤;酗酒贪色而神弱。以便获得其元灵,而增进修为。
而一些修为较低的灵转世后,其缘起是容易被高灵物所看出的,但因修为浅,高灵物并不在意,唯有一些同辈的低灵物去干扰,迷其心志以谋元灵。而一些修为高的仙、菩萨等入世时,除却前面所述的入世时间上的伪装外。一些修为极高的高灵物入世时,还会同时设诸多“假身”与己一同入世,以迷惑其它高灵物,防止真身被扰,甚至这些“假身”中,还有其它不怀好意的高灵物也做的他的“假身”,以便在“真身”现世前,现世于众人前,获得“信念尊敬”,先行一步提升自己的修为。就像皇尚委派出了一位钦差大臣,这是世人都知道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假扮钦差大臣仍可有所得。不过最后这一情形,在人世间,数千年难遇其一,如若有,大概是伏羲、轩辕、法藏、文真甚至是龙马氏的门人弟子入世的时机,权当一笑。
前面所述的,属于基本按自己意愿来入世修行的,也有为其他高灵物所控而入世的,其间有一类,较为善意,犹如有孤山之王离世日久,希望能有自己属下前往街市中卖艺一番,换些粮油来,供山中众人。于是便委派诸般人等出山入世,各显其能,使得众生对其心生“信念”与“尊敬”,以绵延发展,甚至是众人的推捧下,借此多发展几座孤山也未偿不可。
在这里,再次说明一点,我不是佛教中人,也不是道教中人,只是对乔答摩、李耳心生敬意,西方有神,名为佛,所以这里提到的佛与神为同一概念,而非单指佛教或道教中的有大修为者。另外,我会尽最大的可能按我所知道的去讲,而不会因为诸多本身或外界的情况而扩大或缩小。
乔答摩、李耳离世后几百岁,有弟子门人,以其为教为旨,兴教立派,教中弟子,修有成者,又别宗立门,如此数千年,宗门纷杂。各自执一叶而障目,自封田地,占山为王。
我是很不愿用“占山为王”这一词的,但这一词是最为恰当不过的,偶尔与众修持者相谈,语不出三,则每每必问,信佛乎信道乎,师出何宗,门下可有弟子?如遇同宗,则兴而乐,如遇异宗,则红目而视,其行,与“与山为王”何异。
张陵得到地祖法藏的授意后,为了防止人世间再有戾气横生,用近两百年的时间几乎组建了另一个自己的国度,各位灵物各负其职,兴极一时,此后却兴极而显衰象,以至最后分崩离析,王国不再,唯余众高山深谷,弟子门人抢占一空,划地为候,占山为王!
在众人眼中,为师者有弟子数十人,此后又各立门派,且人众声浩,定为兴盛之象,实则不然。
弟子门人各立门派后,其修持者日众,成仙成菩萨者稀有,而成神佛者,却了无形迹。
即无成神佛者,众灵物、仙人、菩萨均需信众的“信念尊敬”之力方可增进灵力,于是委派使者现身于世,偶显神通,使得世人对起心生“信念”,以维宗护教。自然,若能遇上修持有为之人,纳为门人弟子,亦可有同等功效。故,每有人悟得大道或元神灵动,多有各派使者来访,或授其艺,或引其拜师,盖莫能全。
另,也可委派教中之灵物,入世做官经商,以得权财,修屋建舍,颁令施号,以光大其宗门,同为一途。
与此不同,亦有灵物,因犯了宗规门礼,而被迫化力为灵,失去灵力。失去灵力后,与众灵无异,没有意识,也无法控制自己将何时何地投胎与是何生灵。但这种情况是较为少见的,如果是自身想入世,必在灵力失去前,也测试好诸般情境;如若是受罚被迫而入世,亦有灵物会在其失去灵力后,进行干扰,并按它的意愿,择机使机投胎入世。(下次再讲人的转世和因果)
凡达第三层次的修持者,都可明知生死,而后有修持者,为增进功德,使信众对其宗委派世代心生“信念尊敬”,并在离世之时动用修得的灵力,为自己安排好再次入世的地点与时机。但这样做其实是有两个风险的,一是,若有其它高灵物悉知其再次入世后将依附与哪个有灵体上,必如前面所述,会为获得他的元灵,伺机四处寻访,之后是设法使其生时贪、痴、妄等执念盛极而失灵性;还有一个风险是,虽未被寻得,但转世之后贪痴妄之根愈甚,一世奔忙,财名俱收,唯遗大道,于离世灵动之时幌然悔悟,却早已轮回常人灵魂。
因此,修持者为保可世代“转世”下去而不出意外,在离世前必将用隐语、天象、暗梦等形式,将自己的投生地点、时间等一部分信息间接透露给门人弟子,供其意会,而非直接言明,此举能较为有效地防止其它灵物寻访成功。另外一措施则可保其无所失,弟子门人寻依相寻访问获得后,纵使其与俗世之人实无大异,但有众门人弟子甚至是先师友人的启智下,慧门开启,灵性入驻,续而修持。
网友:LZ确信这本书所说的都是真实的吗?有没有考虑过也许经文和术数是真,此书所述是杜撰的呢?
答:呵呵,一个“真”字好不容易呀,到头来,却并不重要的。
网友:什么算大道呢? 答:如果你问“什么是大道?”我只能说:凡大道者,不玄不虚不实,无异无能无果;大道至简,无妄无为。如果你问“大道是什么?”我亦能说的是:大道存于己心,只有自己才能看得到听得到悟得到,别人告诉你“大道是什么”,定为虚妄。
网友:另外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佛在人世间的地位很高超越了一般神仙。那么佛的属于什么地位,是不是已经窥得天机。“喜和好顺”与“有来有回”二位尊者和佛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答:西方有神,号之曰佛,因此,可以用东方比较原始的“神”的概念去理解佛的本意。本来梵文其意可译为“觉者”、“知者”、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相当于修持所达到的第四层境界,即元灵可不生不灭、往来古今、己身了无,为所无为。此为虚空无为之极乐境地,贪、痴之念均消无。虽已识得天机,只是尚无力如龙马氏\喜和好顺一般,利用元灵之力,调控阴阳,布天机于一切宇宙。
“喜和好顺”与“有来有回”二位尊者脾气暴燥,喜怒无常,自龙马氏之后,与人世间相关连的众神佛都无法再达到第五层境地,自然无法接触到二位尊者。龙马氏的二弟子地祖法藏亦是如此。众神佛大多为法藏的弟子门人,无先师引领,众神佛万年难遇一可修至第五层之机缘。
网友:另外问楼主一个问题:西藏的活佛转世原理跟你所说的转世是不是同一个含义呢?”
答:西藏活佛转世原理的相关文章我没看过,所以不太清楚他们所说的“转世”的具体含义,这两天中我会写到有关神佛间的转世原理、起因等,你可以察看一下是否相同。(这里讲的转世应当适用于西藏的情况。)
网友:楼主可以把此书原文发给我观摩吗?此作者非大愚即大智之人,先谢了! 答:书传有缘,如果你今来往昔看到这篇文章,也当是有缘了,缘起于空,止于空,不用穷尽其所得。
网友:请问楼主,人的佛性是指? 答:我对佛教不太了解,只是大意。本意上的佛为“觉者”、“知者”,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所以是略有差别的。 到达第四层境界的佛,严格意义上来说,本无佛性,然要是通俗的来说,有着慈和悲,后面会专门讲到“慈”和“悲”。
网友:楼主,请教念怎样的咒才能让一个人回心转意呢?
答:这样的咒,在小道江湖上,还真有的,而且要比这略微过份些,但都是左道邪术,不建议用的。个人认为,人之间在坦诚相交的基础上一面要全力争取,同时又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去看这些问题,也许会比那些咒都要厉害——如果是想从有个好的结果的标准出发的话。
网友:纯属胡编乱造,大家不要上当。慎之,慎慎之。 答:呵呵,我用这些文字,来修行和救赎自己,也用它来找人。无意打扰更多人,如有人听见我的声音,当属有缘。缘起于空,止于空,仅此,仅此。
网友:楼主,真诚地劝你读些佛经再说话,那时可能你也惭愧得无话可说了。真的,你所说的只是李XX之流可笑的杂碎。希望读者当故事读吧。 答:谢谢这位新到朋友的指教,我是按顺序依次回复,今天到您这儿。您的连续两次发言我都看到了。
网友:不管LZ说得是对是错,先让他说完,中间不要乱插话。我们看的人自已会分辨,用不着你这脑袋被驴踢过的来指挥。
答:不要生气,生气也不能说过激的话的,他的内容我看了,一部分是有道理的,其它的我就不多说了,我一直尽量避免用鬼魔一类的词形容一部分“灵物”,原因是没有那么多原罪,所以也不用戴帽子分类。另外,这里的气氛是比较好的,原因是大家一直以讨论的态度友好地交流,真也好假也好,假若这种交流能给大家带来诸多体悟,自然是好的。 另外,他如果是针对我说的内容发表一些见地,供大家交流,并没有不妥的地方,如果想要全面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新开个贴子也不是难事,到时自有人会去捧场的。总之,谢谢各位,继续保持友好讨论的气氛,尽量不要有恶言出现。
网友:难怪土地神以及很多小神需要烟火的供养。 答:小时候我们亲友家的院子一分为二的有一个高台,占了整个院子一半的地方,看上去像一高一低的两个院子了。后来为了扩大院子,将那个一米多的土全给移到低处来了,结果过了两天女主人开始生病,当时还小,五六岁的样子,去看热闹时女主人盘腿坐在炕上,眼睛里只有白眼球,边喝酒边说自己是土地神,不应去土。大闹了有通,后来“仪人(通灵者)”出面相劝,相尽才离身。
人本不当心生嗔恨罪罚之念,但我对一些小神的印象不是很好,大家少乱信念尊敬些,倒没事了,如果信念尊敬得不行,反而惹各种冲突来。但少信念尊敬,不代表要对其不敬,有心之人相领会便是。
网友:佛教有开光仪式,与楼主所说的“借灵”仪式不同。开光仪式是有修为的修行人迎请佛陀、观世音菩萨的法身进入神像中,守护修行人。但现在真心修行的人不多,执着求名利的人太多了,所以神佛离位。而楼主看到的佛像是在藏区,那里民风纯朴,有舍身求法的传统,也许你看到的是佛的法身(真灵的分身)。
答:楼上所言有合情合理,是这种情况。今天在讲借灵术时,提到有射杀生灵以获得“灵”这在一些比较原始,经济落后的地区还是存在的。您所说的是另一种“借灵”方式,修行人邀灵入内的,但这对修行人本身的要求较高,所以好多“高僧”也在做这种仪式,但能邀来法身的却了了无几,而有些像例行“法素事”,有的也能邀来“灵”,但并非佛陀\菩萨的法身,而是别的“灵”,略有遗憾。
而“开光”这个词,现在基本上四处泛滥了,众生眼中的开光,已与最初为“借灵”施行的开光渐行渐远而不见真貌了。
网友:到某些寺庙感觉特别好。
答:前面说过,人也是个宇宙,是宇就有气(能量场),寺庙也是个宇宙,也有它特有的气,如果一个宇宙的气没有受到太多无规律的干扰的话,就像一座小寺庙没有太多游人来来往往的交差穿行,它本身的气场就特别容易形成,当时身临其境的时候就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而这种特定的详和安宁的气场是很“养”人心性的。
不过,现在的名寺古刹游人太多,具在其间来来往往的交差穿行。这种祥和安宁的气场在很多时候比较难形成,好在气场是宇宙本身所产生的,只要一时没了外界的无规律干扰,很快又会形成。
网友:楼主描绘的“灵物世界”好生无序啊,它属于宇宙体系的哪一个层面呢?两位尊者的意志力在这一层面体现在哪里呢?“咒语”么?没有相应的管理职能机构么?地祖法臧授意张道陵的职能机构当不是凭空出来的啵?它复制于什么原型呢? 楼主讲述中多次提到高灵物对其他拟转世投胎高灵物元灵的觊觎,“会为获得他的元灵,伺机四处寻访,之后若是能使其生时贪、痴、妄等执念盛极而失灵性”等等手段不一而足,以至于投胎的高灵物不得不费尽心机,屡设谜局。那么,这等为获得他灵元灵而不择手段的高灵物,其贪痴妄何其重啊!他这么做怕只会离“大道”更远了啵? 再者,在一个没有约束的世界里,以他的手段应该是最能积聚灵力的了,他成为这个世界的最强者的可能性看起来远大于其他诸灵嘛。烦请楼主解惑。
答:我们前面说过,上下左右四方为宇,往来古今为宙,宇宙为时间和空间的共同体,而“灵物世界”中每个灵物,都是一个个大小能量不同的宇宙,只不过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如果众生通常所能眼手触到的宇宙归为阳的话,那么众灵物所在的宇宙当为阴,都相对存在着,并未划立出来。 而众灵物大多以灵力来施行自己的种种意志,而“喜和好顺”和“有来有回”二位尊者喜怒无常,时哭时笑,不着一事,与众灵并无直接意志体现,只是他们曾创设了一个代表一体二相阴阳变化、时空交替的转盘模型,并在上面设咒施法,布道调法。并非像众生想象的那般会展现神通、施行意志。有关这个转盘的记载,我只在第一本书上看到过,没有图象,我一直想根据上面的叙述复现出转盘的样子,至今并未成功,以后会专章讲到这些。
二位尊者的咒属于被动惩治型的,也就是它本身不具主动攻击性,只有在其它元灵的灵力对它产生感应的时候,它才会发出灵力。就像有个人建造了一座水车,用来固定地运转,只在有人冲撞到它,影响到它平衡的时候,上面的水才会溅到你身上。而水车的运转仅需借助自然的水力,不需人工推动的,只用造好就行了,因此不存在相应的管理职能机构。 地祖法藏为防后世戾气久积\灵魂无所,故引乔达摩之门人前来,化解世间戾气;并为防再生大量孤魂亡灵,授意张陵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狱。而张陵在具体设立时,其职能结构基本上复制了当时统治者的管理结构,只是因耽着防止再生大量孤魂亡灵的意旨,故在各戾气、兵乱、瘟疫深重之地处,优先建立鬼庭,并依此前设立的条文各送投胎之所。后近两百年间又不断改善,愈加完善。但此后衰落之时,各职能机构日渐不全。难现全形,有其弟子门人,仍在所事之事的灵界建立福庭鬼地,有庇有罚。
后两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分析得也很有道理。前面说过,大道之行,本无神魔之分,唯有贪、痴、妄三者使其转化。为仙人为菩萨及第三层境界诸般灵物者,其在修持时,已心定情空。然, 因此,修持越是到最后,也愈是不易,修身正性者,当消其贪、痴、妄之疾也,其根不除,终将自乱心神,心神自乱,自然魔生。故虽有得通达第三层境界之仙人、菩萨等高灵物诸辈,如若此前贪、痴之疾消的不净者,得遇如此无约束无法度之境界,极易生心魔,而心魔生后,痴念已无,贪妄之念则日甚,为提升灵力而伺机夺取他物元灵,不足为怪。 但凡世间灵界,有诸般因果,有恶因善果者,有善因善果者,为魔者若想求得大道,须放下贪妄之执念,并得众生灵“信念尊敬”之力方可提升智慧功德,自修自满。若得不到众生“信念尊敬”之力,纵使获得他物之元灵,一时灵力提升,却常有耗损,不及时悔悟,难得正果。故有意得大道者,虽处无秩序之境地,却能明心净性,虚其意,空其心,性始定。虽有元灵往返,却寂如无灵之地,无为所动。
网友:仙为什么不选择在天上修持呢?为什么喜欢入世为人修持呢?
答:前面说过,众修持的仙人、菩萨等,要将从信众处获得的”信念尊敬“之力,在一定时候将其转化为”灵“,以求同时提高自身的智慧。但将“力”转化为“灵”,犹如将空气中的“氢”和“氧”收集来要转化成水供自己饮用一般,并不是很好的选择。最好的办法是到水的源泉去找水,直接饮用。投胎转世便成了比较好的办法。这时须选择一有灵体作为依附,这一有灵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它生灵。但有灵体自身的条件和环境也会影响到修行的效果,而作为可以读书、学习,生理上又占优势的人来说,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况,如果是受命或因宿愿而入世,偶显神通,使得世人对其心生‘信念’,以维宗护教,足有功德。要比在灵界修持更佳。
网友:楼主,想请问武则天女皇转世了吗?我对这样的传奇女性充满了惊叹与佩服,如果她转世现在会是谁?还是上天已经让她成为了神仙、佛?她一生的功过……有时候真的希望能看看她,和她说说话,听听她讲讲她做女皇的光辉历程与伟大政绩。
答:武则天的是否转世我没推算过,不知其转世为何人,其果又将如何。能否成为仙人与菩萨,只与本人生前的修持和离世后众生对其的“信念尊敬”有关,且需二者兼备。另外可以向你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我得到的三本书中,第一本成书时间大约为公元年左右,对唐代的事情并无记载,故下面的内容,是我的言谈。 前面说过,众灵物、仙人、菩萨均需信众的“信念尊敬”之力方可增进灵力,于是委派使者现身于世,偶显神通,使得世人对起心生“信念”,以维宗护教。李世民的属下幕僚中,多有张陵门人弟子入世而进朝者。而李淳风更是名家大仙入世,其他教派的诸般入世人等难出其右。 而佛教中众门人弟子,机缘中遇到了14岁时入感业寺的武则天,后来生出种种因果,但武则天并非佛教释门的弟子门人入世,而是为释门所引领的人。相当于利益的代理人,所以对起前生后世,我都是不相了解的。
这里说到佛道两教之争,而数千年来,异教门、同教异宗间,于人世间及灵界一直纷争不断,只有众仙\菩萨等达第三层境地以上者,方才好些,佛道本为同根,所不同者,乔答摩重修,李耳重持,二者两重,方为修持之道。而如今众所生接触的道教,为张陵所创,张陵并非李耳灵传的弟子门人,但他学诸于轩辕氏和李耳,并受识于地祖法藏,因此,道教诸门派如果硬要说师长,则有三人,李耳\轩辕氏\地祖法藏,而非李耳一处。
由前面的话题引出点感想,我对李淳风在当时武则天事件及一生的所作所为是非常心生敬意的,他也是修持者中数千年难遇其一有宗师风范者,写到这儿,让我起起了一个地方,也是龙马氏\伏羲\众人布道施世的地方,至今众多缘起皆由此地而生。我其实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将这块区域暗自表明了出来,等着有缘人去发现,估计我去了这个地方,看到些东西后,会在适当的时候公布这个地方的种种机缘。
网友:记得听人讲过有前世的人有四种情况,一是天上被贬下来的;二是偷偷跑下来的;三是带者使命从天上下来的;四是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的。请问楼主所说高灵物转世是属于哪种情况呢? 答:在这里先更换一个概念,我将你问题里的“天”,权当成“灵界”的同义记词来讲吧。 转世和投胎有所不同,转世有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入世的行为;二是被其它灵物安排的入世行为;还有一种较为少见的,就是被其它高灵物设好的咒力攻击失去灵力后,无意识的随机投胎行为。 高灵物转世一般属于前两种行为,能达第三层境界的高灵物,以第一种情况为主;修持达第二层境界的,如果也要以高灵物来看的话,以第二种情况为主。 你说的上述四种情况中,本来没有相对实质意义的“天”,所以也不存在不小心掉下来的情况,权当玩笑了。第一种情况是有的,但多为灵界中的先师或同门所“贬”,其实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善意的“贬”有点像上学时成绩不好的罚站或留级一样。 第二种情况,因为要转世时须将灵力中的力转化为灵,收起诸般神通,而这时候会发生灵动。自然会被相同境界的灵物察觉到,所以这种“偷偷”跑下来的情况在修持者身上基本上不会发生。倒是在他们拘役来为己所用的灵身上会相对多一些。第三种在灵界情况会相对多些,且不限于仙人\菩萨,处于第一层境界的灵也会时常由此入世。
网友:请问楼主:因果不虚,是这样的么?因果的规律适用的范围呢?为什么要行善呢?
答:前两个问题下面会写出来,第三个问题以后在讲“善”时回答吧,那样会更全面完整些。
插叙3:轩辕氏妄法与文真西行
3.禹铸九鼎
世至禹时,族无智者、灵兽不存,唯余觋巫。族不以智分,封土以存。(彩虹注:东汉许慎《说文巫部》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释“觋Xi”曰:“觋,能斋肃事神明者也。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此时,每一块地上居住的氏族都是相对固定的,由王者封地,氏族迁移而居,每个族中的首领,已非智者。
在此之前,还发生了两个影响较为深远的事件,轩辕氏妄法与文真西行。
轩辕生番冢时,法藏东行百里会文真于淳物之山,言谈间文真提及曾授蚩尤氏术数一二,法藏听闻,叹气而言道,淳物有地白之枝(太白茶、雪茶),生而化之,自然之况,既已拣拾入怀,可早以水化之。法藏以雪茶为喻,意为本来雪茶生于地,而化于地,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我们不应多加干扰的,即然你已教授蚩尤氏术数,多生因果,也当自己再早日想一化解的办法。实际上等于在无奈之下支持和同意文真通过授术数于轩辕氏族的办法,来消弱文真授法于蚩尤氏的因果。
后轩辕氏掌握了文真所教之法后,心生妄念,伤害各族智者数十人,灵兽百余。文真为防止诸法将流传于世,遂离开淳物。而至于崆峒,居此于数十年不得出。以身作法,化解千年因果。
这一情况,为众人所不易理解的,这里只点到一二,文真居崆峒,与北斗有关,轩辕亦与北斗有关。
可知,要调气布灵,调控万物,有以木石为工具的,也有以灵体为工具的,也有以人为工具的,也有以山川风水为工具的,有大有小,然更大一些,则是以大山大川来调气布灵,以大山大川星辰来调气布灵的。文真居崆峒亦是此由(在写到太白山一章时看要不要多讲些,先介绍这些吧。)
文真功成后,还于西倾之山,拜访法藏,以念龙马氏之意。文真西行,代表着由他所传的一些大的术数,终将灭失于世,少生因果。
禹多次祭天与甘泉山,无有相应,虽有王权却无以行其名,遂奠高山大川。
禹在贡山奠川时,尊祖访灵,无不以此为先。
因崆峒轩辕问道故,导岍及岐,至于荆山;因听闻广成子还于西倾故,导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并于朱圉之山,大规模祭奠伏羲;因祖族神农氏为岷羌一族故,自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因轩辕氏族存于番冢故,导嶓冢,至于荆山。
此后,禹以四时八方之理,划分封地,每一方位各一州,加上中州之地,合称九州。
禹奠高山大川,并没有如此前的君王一般、得到特殊的天象与神物灵兽的瑞祥,又恐于各封地的部族将来自大不服,遂找了一借口,说是要进行一次盛大的祭奠活动,可与众神灵相通,以获得上天的庇护。要各封地的部族首领,带上族中供奉数百年的智者器物前来(在烧制的食器上刻了该部族图腾的鼎)。
各部族将它们供奉的代表祖上智者视为生命的陶器送来后,禹将其供奉在一起,并以觋巫之名假称,要以待时日,方可与众神灵相通,为族人祈福。
到了最后,在禹的软硬胁迫下,没有一个部族能将他们族中供奉达百年的灵物敢拿走。年年均来朝拜。也就是从现今的陕西富平县至淳化这一带,岍、荆山之间,禹实现了以王权而制民的一步。
4.甘泉之土
这次因时间关系,没有安排去崆峒,也是因终究要去淳物之山,不去崆峒也罢。
文真先于淳物山随意授蚩尤氏术数一二,又为终止因果,授轩辕氏术数,然因果已生,无论有无,皆为因果。后文真为防止诸法将流传于世,遂离开淳物。而至于崆峒,居此于数十年不得出。以身作法,化解千年因果,令人不胜其悲。
轩辕氏族,与番冢之山,经岍山而抵荆,会众智与甘泉,拜文真与崆峒,是非恩怨,起于此,终于彼,桥山已死,沮水难绕。
禹会众鼎于荆,以王权而制民,是年,沮水止,岷山震,石没水陷。
至于甘泉之地,北迎崆峒、南化淳物,西接岍山、东连荆山。山川有灵,气聚生因,灵动化果,转眼已是千载。车行山间,天气转阴,继而小雨,取土之时,中雨大雾,取土过后,雨停雾散,山静水林寂。
这山,并不是先前的山;树,也并不是先前的树;像一个人的头发和身体,总在生长变化,记忆却一只没变过,等我有多久了?五千岁算不算久?或许只是转眼间,很多灵,化了个外形,又回来了。
这土,自文真到崆峒后,已幻化了数千年,如今是该取回去了,与它的土聚在一起,收起这些千年因果,然而我今天收起的千年因果,又何尝不是再种下另一个千年因果!!!(西行九记之一完)
下午四点钟,坐上淳化到西安的汽车,第一天的行程结束,从甘泉山下来,又去看了那些半地穴式的民居,很亲切的感觉。一直在车上,中午没有时间吃饭,晚上在西安小吃一条街吃了三四家饭店的菜。
第二天的行程是去淳物之山,也就是太白山,文真居住地中时间最长的一处,算是他的第二故乡。对于伏羲、法藏、文真三人,给我的感觉各不一样,伏羲像一个家里的大哥,话不多,能代表父亲,让你很尊敬,但是很有距离感。法藏更像一个大出我们一些年纪的堂哥,给人很亲切的感觉,虽然辈份不是最大,但年纪大,资历深,见多识广,同时又像一个老管家,默默地遵循东家的意思帮着东家照看家中老小,文真像一个被他们的宠坏了的弟弟,任性自由,非常聪明,但经常不小心惹出事非来。西行九记之二,重点讲在太白山的见闻,和文真有关的情况。
禹因善治于水,而得天下民意,于荆山之地,曾言道,世民之意,犹如渭水,当梳而导之,以治山川,以享安泰。是谓,山不可与水争,居不可远穴(半地穴式住宅),众乐推为王。
禹帝已死,子孙当位,于孔甲之时,荆山(陕西富平县地界)脚下,于近平地处,拟造倾宫瑶台,以示强盛于世。
有臣劝孔甲曰:先祖极恶各族铸器供祖,然于划九州之地,于荆山铸鼎而供者,盖明民意不可挡阻,犹胜于水也。故以治水之道,而理治众族,并亲居穴屋,以近民众。今建倾宫瑶台,是为远地穴、阻民意,与先祖之本意相背,益多思而行。
孔甲曰:今民富族强,不建倾宫,不足以显族强,不造瑶台,不足以张民富,民不知富强,王以何存?
行之近十岁,九州之地,部族之国,瑶台林立,倾宫聚建。然九州之内,部族之国,令民迁离地穴,聚万众之财,以建城郭。以兴国强族富民为由,与民争利,赋敛无度。
后,民怨四起,言说道:离穴居屋,善之大也,然孔甲之族,以此为名,行敛财之实,故地粟民,居屋而成奴,其恶莫大也。禹王已死,无人可知理水之道也,孔甲之族,弃民而实己,以族众寒暖之名,行损民害国之实,可弃不可信,民弃屋而居穴,储食以过冬。
是年,山崩水出,倾宫瑶台,不复存也,其后三代而尽。夏灭商兴,夏之兴,得于水,居于穴,夏之灭,远于穴,失于水。
插叙4:通元尊者与通灵尊者
8-05-25
去年六月份前,一直想去一个并没有名字的山,倒有些像心愿了,后来去了,在半山腰的一个山寨住一夜,回来的第二天晚上,梦到有一个眼睛不是很好的人和我身边走过,我说我认得你。他没听见的样子,继续往前走,我淡定又大声地和他说,我认得你,你不用装的。他停下来,回过头,笑笑说,你想要什么?我当时觉得,不管我要什么,他都是会给我的,便认真地想了想,说,我什么都不要,只想知道我是谁!他笑了笑说,两年后我再来找你!(彩虹注:前文有述作者在梦里觉得“那个人就是另一个自己”。此时再次提到这个梦,说明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知道只有“元灵/元神”蕴藏着三个最基本的信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因此,这个梦也可理解为作者元神/灵与其魂/人之间的一个沟通。)
二月后我又去了一个地方,那个地点很特殊,去的人却不多,在半山的一座寺院的大经堂里间,我进去时,那个经堂的前面是一个人的大像,后面是乔答摩的像,我进去时,感觉到一高灵物的存在,便闭上眼看了下,他如一樽尺余长的金樽的样子在那里,我并没言语。很久以来都没再碰触过与高灵物相关的信息了。
十月时,我一个人在家呆着,到第四天时,忍不住想写一些内容,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写下了,便成了《有关三本书的奇闻真事二》,写到九万余九千余字时,访问量也刚好是九万九千多,巧合吧,正好写完了除故事以外的内容。
当时是想到哪写到哪,后来有几位看完后将其中的内容打印并整理了出来,但并不简明。况,树高则叶稀,林深则难入。便有意自己重新整理讲一遍,现在可以开始,从头来讲。
一.知
——总纲:知慧源气灵,人生得来自在性情,明宇宙方位,度天道、地脉与人伦,易之言行。
知,知者,识之本,智之源也。
有物位无极,流于四方,滋化万物,有人问,此物为何,位何方,如何可识?
位无极者,以其不自存而存,其物类中土、类癸水、类圣人、类一地。
有人问,物位无极,得何以情状?生而不生,谓之玄,化而不化,谓之妙,玄妙之门,存之与心,可感可知,而不可识。万物以有形而不存,诸事因有位而生利害。若有人言情形状,自生其妄。何以故? 人不得穿铁而过者,障之故,人有感而不得发者,碍之故,人有知见障,人有执守碍。人有所识,易有所碍,不以其碍为碍,奉之为常,其形无影,故言,人若心存偏执之念,以至痴妄者,虽有耳目,却耳不分主次远近,目难现阴阳虚实,心为诸般表相所迷,难有得逃,人心如舍,舍则有门,门常开则尘嚣,门常关则气闭。事之微妙,皆在开合间。 我今有言,言出则有障,语断则有碍,是以为常,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阴阳化合生气灵,气灵相感而有形,物因有形而生利害,利害者,气数之表象也。
善听为聪,因知其主次表里也,善察为明,因觉其阴阳方位也,可知觉者,为智,可使他人知觉者,为慧。
文真出生千余日时,一日突到龙马氏身前,言说道,人虽有目,仍难自视全身,水可现影,更难定其形影,众人皆以你为智,你能否帮七子看到自己?龙马氏笑答曰,我不能。文真又道,智尊知万物之情况,何不告之于七子?龙马氏笑而问道,你要知何物?
文真定神答道:悉数如我。龙马氏道,你今所能知者,形也,所不能感者,意也,人因有目,而执于形,人因有意,而迷于念。
执迷之下,难悉知悉感。
文真略有所思,取来龙马氏送他的水器,盛满水置之于平台,水静而形现,文真问龙马氏道,此水无目,可不执于形,此水无意,可不迷于念,然水中我影,何以依旧稀稀不明。
龙马氏左手抚触文真之头顶而轻答道,万物以无己,而明它他物之身意,万物以不存,而显他物之正形,水虽清静而显他物之身意,却因存之自身之内而难明,水身虽似有似无似乎不存,因其自存而难现他物之正形。
故目清心虚则无障,离我留位则无障,无障无碍者,位无极之地,流于四方而滋化万物,不与万物相为害。
我今著述九万九千余言,难解一知,纵知者,难有半解,待此九万言语皆消亡,自当有人亲自始:修者为心,正者为行,自当心始,己身了无,行为途表,为所无为。 阅尽万典止道虚,目前诸象皆为幻,无知无识无所见,无障无碍无一言。 听我言,而解其意,多有偏妄,妄者,乱也。
知其前世五百年,知其后世数天天,无知无识无所见,无障无碍无一言。
二.慧
智积于有,慧没于妄,道生于无,而丧于形。
知大道而易行者,慧也。
大道之说,如有人执活鱼于手,问我道,素闻你知万年变数,明生死之理,今有活鱼,请言鱼命可活几时。我知鱼生死之期,却无以言述其情状,言其生,则害其死,说者不得,得而不说,阴阳化合生气灵,气灵相感而有形,物因有形而丧于道,道因有极而为损。况,大道之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心有所私,必有所偏,私偏之下,必生其妄,故大道以无形,而存其真,圣人以不自生,而得其知。 世有旁门八千,经文四万,均为幻象,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阴阳者,互为假象,阴阳化合生气灵,气灵者,幻化之本也,气灵相感而有形,形者,幻象之表也。
人之困苦,多为不识天道而生,阴阳化合,有生有死,不强生不恶死,不轻生不迷死,自然而从,则心宽天高不为所困。动生吉凶,静纳祸福,有得有失,虽有所悲,不以为苦。
初,有物位无极,不生不灭,不静不动,其形为空,其态为虚,其意为无,其方为定。其位无极。
有物位无极,流于四方,滋化万物,万物有体,物有体,而其方不定,方不定,是位移,方位之变,则生气数。故方位之变,阴阳内化,气数外显。知万物方位之变,则可度其气数,度其气数,可得万生长收藏之理。
观天象,察地理,了人形,断方位,可明大小宇宙之气数。
众今日所知的四方(东南西北),四时(春夏秋冬),皆取象于一万二千年前的星象,并以此为矩,成众星之局,可以断方论位,知万物之玄妙。
我们位于宇宙之中,同时,我们自己也是一个宇宙,何为宇宙,上下左右四方为宇,往来古今为宙,整个宇宙的构成就是“空间+时间”,太阳是个宇宙、地球是个宇宙、我们也是个宇宙,我们早上喝下去的一杯水里,还有不计其数个宇宙,我们看到的空气,什么也没有,但它本来就是个宇宙,宇宙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层层的包容,身上的细胞被我们所包容,我们被地球所包容,地球被银河包容。
宇宙者有大有小、有虚有实、有远有近,大小虚实宇宙间,阴阳化合气灵。这里的“气灵”指的便是夹带着某个宇宙基本信息的一个能量场,如同人类的那染色体,储存着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
这个信息能量场,对人来说,我们直接叫做“灵气”,但在地球上空,打雷时一道闪电闪过,那里总是会夹带和释放很多“灵气”。 当闪电在山梁上闪过的时候,一位已怀孕余日的龙马氏母亲及身边其它四位妇女同时被雷电击中,当场亡故,其它族人当即围上来时,见孕妇腹部仍有轻微的颤动,婴儿得救了。
众人没有想到,龙马氏被雷电击中的瞬间接受了宇宙间的万般灵气,大脑受到剌激开始释放生物电场,迅速生长,人类的智慧就是在如此万分之一的巧合下产生。
众人常称人乃万物之灵,灵为智慧,人相比其它卵生、胎生等等诸多生命,相对而言更有智慧,更容易吸纳宇宙间的种种灵气,用来仰观天地,侧观万物,洞悟宇宙内理。
龙马氏出生后余日时,可穿越宇宙之界,能闻听百兽万禽之语,可知千草万木之寒暖,所到之处,万物臣服、推为尊者。
然龙马氏常惶惶然而不知所以,常悲其生死而凝神,心有所慈而抚触,以致夜寐之时,仍有万物来扰,心神有所不安。
龙马氏曾有多夜入睡前,暗自凝思曰:我可知万般生灵之情状,我可感生灵之万般气灵,而心有所哀所喜所悲所怒所爱所恐,念有所忧所恶所欲所恶,心念之间,会有一舍,心念有所,可不为万般气灵所感应,则心神俱安。
然心有所感,气有所应,心中有一物如草籽萌生,似有所存而似无所存,此后不多日,是夜安睡之时,竟无其它生灵相干扰,龙马氏虽心有所奇,却并未在意,此时心定情空,每遇是夜,反不知该如何度过,虽有闭目调气,内感自身,外感日月。
每至次日,倍感精旺神清,似有气血充盈周身,似有力要发出,却不得出,周身冲撞,似有意想发作,却无根由,常有茫然若失之感,却无以名状。
花开花落,草枯树长,本是物之常情,此前龙马氏虽能闻听百兽万禽之语,可知千草万木之寒暖,却并不多加干扰。然此日路遇一兽正食一树皮,树仅生数千日,正为形健叶茂之时,每有皮被食,其呻吟疼痛之声不绝于耳。
龙马氏初睹其形状,虽有所不忍,却并不理会,然兽食树皮之情状,复感于脑,应之与心,竟难挥去,一时心神难安,犹如有物存其心舍之内而呼之欲出,竟不自主念道:莫让树有失皮之苦,此物速速离去。一念即出,那兽如中箭一般,身体一激愣,奔逃而去,树皮虽仍为破损,却不再有脂液流出,亦不复现其诸般痛苦情状。
龙马氏暗自高兴,如此再三,屡试不爽,一日突生心念,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凡有苦痛,又恰逢龙马氏经过,多凝神用念,使其消除,心身俱感万物尊敬感激之念,周身气血更为充盈,灵力增长也愈加明显,以至轻手抚触,可合诸般伤口。 龙马氏欣喜之余,多有心念而生,行路时每遇山石有隔、峡谷相断,为得一时方便,遣石调木,如有赏玩之乐,一时忘乎所以,时有心念相生,纷繁杂乱,不一而足。
起初,龙马氏仅为身边所见万物消除苦痛,并无其它,然到了后来,遇到有树木枯亡,龙马氏亦会有意相救,有猛兽逐猎,龙马氏亦相加干扰,使其无功。
龙马氏多喜晨起面阳而坐之,双手或置膝上手心朝向,或左手手心前伸向阳,每遇此时,意念空无,如风吹薄纱,荡涤数度,心身神念,皆若有所在,若有所无。
每至此时,龙马氏自然,万般事物,或静或动,或生或长,或收或藏、或变或化,皆为自然,既为自然,不强生不恶死,不施不受,万物皆然,然此前诸般行为,干扰诸般生灵,有违自然之道,宜当停止。
然而,日常行事之时,多有恢复日常情况,照例干扰不止,如此来回往复,心神有乱,摇摆不定,时日已久,灵力增势大缓。
而龙马氏体内,不止是通元尊者龙马氏一位,还有另一位存在——通灵尊者,此前曾言过,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大道之行,本无神魔之分,只有贪、痴、妄三者使其转化。
心定情空,自然生津,津自生神,神生日久,身气自盛,盛而生欲,欲乱其心,其心不定,则乱心神,心神自乱,自然魔生。为道日久,魔自日甚。
对众人来说,心意神念(心念)的产生,虽会对自身产生影响,但并不会有过多因果,大抵不过,其精其神其念三立,或其心(此处代指精神)其念两立而不相合。在现世当中,有人将其称为人的两面性或三个“我”的存在,并不全面准确,却是极为形象的。 龙马氏(通元尊者)心念所出,内有所感,外有所应,时日相长,气灵相感,以至有形——通灵尊者。
人生(出生、生活)一世,初,抱一守元,是为一体,为体者是为形,形者有影,影者,形之阴也,可表阴阳,阴阳化合,自生气灵,气灵相感,多有心念,是为两分,心存“精、神”,脑驻执念,是为有三。此二三者,此消彼长、此城彼廓,常有化合,为二为三,均有度数。气数将尽时,若能抱元守一,自当还归,是故修持之道,在乎抱元守一,言、行如一,则无妄,言、行、意如一,则无我,万物因有形而不存,人因无我而不害,是故可知万物之情状,可感诸般生灵之寒暖,不因己身而存,故能与天地齐,可与诸灵通,以至达无极之地,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善无恶,无亲无侮。 通灵尊者,并非生而有其人,实出龙马氏心念间,以至最后,难分你我,如婴儿初生时,抱一守元,浑然一体,此后心念加增,乃有二相,二相有感,是为三分,化化合合,互生贪、痴、妄,难有终时。 有通灵尊者在,龙马氏每遇辰起之时,常不愿面阳而坐,然每每为晨光照射,便又意念空无,如风吹薄纱,荡涤数度,心身神念,皆若有所在,若有所无,念及此前诸般所为,决意不再乱动心念,干扰其它灵物。
但每遇满月子时,又情志复发,心念加增,意欲为天下万物主,吸气纳灵,为天下王。
以至后来,龙马氏可因应阴阳,造天化物,元灵发出灵力时,为“喜和好顺”与“有来有回”二位尊者所感,视为惊扰。
二位尊者中,“喜和好顺”其实生着一副天真安静的处子面孔,喜哭喜笑,反复无常,性格极为暴躁;而“有来有回”尊者更是为甚,凡是见识过它真面目,没有不魂散灵尽不知所终的。
他们迁怒于龙马氏,还灾于天下,连续90余日阴雨连绵,老树根腐,万兽失声,海河泛滥,山崩石裂。
龙马氏为护佑众灵,遂自灭于世,隐世前为防此后众灵因再遭此咒,调用元灵之力,曾布木星、织女、北斗九星之局,暗定梗河、大角、摄提、角宿。以日为阳,月为阴,调候补损;藏道于山川星空。以启化众生之灵,因应阴阳,断方论位,和于天地,不使为害。
日月行,众星布,方位立,方位之变,则生气数,气数者,万物生长收藏之气血。斗转星移,是有方位变,方位之变,气血有盈缺。天体运行,常有所移,龙马氏所调众星之局,二万四千岁而移一位,每六千年而走一方,类春夏秋冬四时之变,类生长收藏之理。是故每隔三千岁,则生八方八节之变,每六千岁,生四时之变。四时八节之变时,众生灵有水风火金之难,需数十年之功,方位可定,还与大道。
龙马氏来去皆空,不留其名,不留其意,不留其形,不留其言。仅言说今调月布星,调和阴阳,布大道于日月山川,72万日后,有识此天机之人,当为我之门人,二位之先。可佑之。为象之道,如日如月,为心之道,如精如心。
法藏、文真二位尊者立时明白龙马氏话中的深意,地祖法藏于伏羲完成“象”之后,方著述《元灵心经》一章,隐传于世。
按第一本书上记载,《元灵心经》曾出世三次,一直为由法藏隐传,后形成文字,将其现世时的情状,概做描述,言其缘起:
【“大道丧,圣贤出,万象舞道,有大伪。
人不知其伪,奉之为常。 不以其母为母,不知其父为父。 世混界乱,大道后显,修约治民,养德疗心。 大道盛,有危象,民意不显,其德难彰, 千里之堤,蚁穴渐生,三五相差,泄洪反复,鱼肉百姓,大道失丧。”】
三.原
原者,源也。
世间诸相,皆为虚妄,气有阴阳,灵有数位,气灵相感,而生诸相。
现在写《知》,源于偶得三本书,源于去年的九万九千言。我喜欢现世生活,无意其他,不求救世渡人,无心亲近异能,然,灵动则生,气运则发,机缘至此,我施我受。
于今日后,后三千岁,斗转星移,离灭再起,是为有数,是为有方,无灵再知此九万九千言,众皆知有一有二有三,无极不显。
当有圣贤,得见法藏,重修四时,修约治民,遵道守一,虽可感万物之寒暖,能知众灵之苦痛,然不强生不恶死,不轻生不迷死,诸般因果,皆为减免众灵苦痛而生,于此之外,不施不受。
万物有灵,源于智,智积于有,解于执,没于贪。
宇宙有大小虚实,我们将它发出或存在并有可能影响其它大小宇宙的能量称做气,将它发出或存在,并可能被感知的信息,称做灵。同时,灵也是信息的存在状态和传递方式。气数,气便是它有可能影响其它大小宇宙的能量,数便是信息,便是灵的一种或几种存在状态和传递方式。一个人也好,一个时代也好,一个王朝也好,气数已尽时,一片树叶也能压死一只骆驼,非落叶之功过,气数已尽而已!
我没具体讲到过,大小宇宙最早从何而来,但有人看到此处,自该想到。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阴阳化合生气灵,气灵相感而有形。
气灵相感而有形。
说到气灵相感,不妨缩小概念,举例来说明,日为阳,月为阴,阴阳化合,而有气灵,气灵相感而有形,如若直接此说,阴阳化合而生万物(地球上的),也是可以的。
此前,虽有地球,但地球仅为气(能量)它有磁场、有其它的诸多能量,但没有灵的存在,故,也难有任何植物和动物。唯有水石土尘这些由气组成的有能量的“物”。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白天有太阳的照射,晚上有月亮的映射,一照一映,哪位可知,此机缘巧合,恰应了,一体(太阳)二相(阳光、月光),二相为阴(月光)阳(阳光)之大道。阴阳化合,而有气灵。
举一例子,方便理解,地球上有山石水土这些气所组成的物,但最初没有任何生物,当月亮绕着地球转时,因距离的远近不同,所以水所能感受到的气(引力)大小也不同,也在气(引力)的作用下,因而有了周期性的潮涨潮落。
这时,白天有太阳的阳光,晚上有月亮的光泽,阴阳化而,天地之间充满了气灵。这时的水边,有块小物体,你可以理解成是一块石头或一块土,固定的时间,会有水淹过它,固定的时间,会有水落下去,这成了有规律的相对固定的特性。这一固定的最为简单的特性,被记录了下来,气灵相感而有形。
但这一信息的记录,你用任何仪器都是无法察觉到的,简单得以至接近无有。经历数千年后,水还在如此往复的冲刷这块可以理解成石头或土块的物。后来这一物被冲破,分成两半,一半大一半小,小的被气(风)刮到离水更远的地方去了,大的被卷进了水里,在水中再继续接受不同与此前强度的水的冲刷,同样是富有规律的,而且这种规律也被记录了下来,这时候,这块物的身上记录了另一个简单的信息。而这两个信息仍会传递下去,成为它自身的特有属性,
每次外界阴阳化合而生的诸般变迁。这些信息都被简单的地记录了下来。信息越积越多,以至千万年后,有了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生物,生物。
形气相感而有形。气可以是无形的,灵也可以无形的,而所有有形的生物,都不过是气灵相结合的表现形式。能量和信息的结合体,往往是有形的,但不限于有形。
可知,如果你能得到一块亿万千前有灵的石头,且用特定的方式“打开”它,你便可以看到,数亿年以来,在特定的区域内,所发生的任何长时间的有规律性的变迁,如果你能碰到一棵有灵性的老树,且用特定的方式“打开”它的记忆,你更可以看到任何发生在它身边的寒来暑往,世事无常。
海底聚积了一大片的生物,没有思想,没有意识,他们只是更善于记录一些气(信息),它们生成了下一代,生活环境却变了,水经常会漫不过它们的身子,到第二次潮汐来临时,这些露在外面的生物大多已死亡。水一直在慢慢退去,上一辈记录下的信息告诉下一辈,要往有水的方向生长。但有天,其中的一株植物虽然水退去了,但它仍存活了下来,它的根紧贴着另一株植物,并吸收营养,活了下来。这个信息同样被记录了下来,有了会吃植物的植物。数万年之后,这种植物的后代遍布了水边不同的区域,更多的信息被不同程度地记录和传递了下来,他们有了更专于吃植物的器管,这种器管最初只是把植物包裹起来,并把不能“吃”掉的部分从另一头排出来,慢慢的形成了“口”、“身”、“排泄处”。而任何存活下来的生物,都记录下了一个信息,他们需要吸收营养才能存活下去。
举个例子,一只猫的祖先始终记得,必须得吸收营养,才能活下去,它生活的环境中,有一种动物特别多,是老鼠的祖先。它能捉到,而且捉到它吃了,就能保证自己活下去。同样,这种信息也被记录了下来,同时记录了下来的,还有他们扑捉老鼠的基本技能。即便是一只猫从没见过老鼠,但它第一次见到,还是会跑过去追——是老鼠,而不是狗。
如同人一般,人的很多信息(灵),都被记录下来,遗传给了后代。而气和灵都是无形的,但长时间形体相感,却化成有形的物被记录了下来。如同生物的基因。无线电信号(灵),是无形的,却同样可以在气(能量)的作用下,通过有“形”的方式记录下来。正如同我现在讲我所知道的一切信息(灵),在与气的相感应下,以有“形”的方式“存在”下来,传递给各位。也可以在气(能量)与灵(思想意志)的主导下,通过电脑和光盘(气),存诸在光盘上。你的光盘上记录了我所说的每个灵(信息)。气灵相感而有形。
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阴阳化合而生气灵。气灵相感而有形。阴阳化合,而有万物,日月轮替,而合大道,世之生灵,皆当以月为母,日为父,气灵为精血。
可知,月行远近,水有潮汐,月行黄道28日,地有女子精来血去,月圆之时,阴阳交易,气灵化合,多有异变。写到此处,悲由中来。只能说到这儿了,到此为止吧。我又想起了时哭时笑的“喜和好顺”,悟得大道而不胜其悲的文真。只能说到这儿了。
今写出此章,此前已有伏羲、轩辕氏、李耳、乔达摩等悉数道出,只是世间多有人只知其一难知其二。我今既得法藏之书,将其间中曲道出,悲不能盛:其真如我,其假如我,我本无我,我自生我。
何为定数,吾辈苦参不能透者,利之苦也,吾辈至死无以轻者,名之累也。余本为气灵,机缘而化,当随缘而逝,然苦于此身者,贪痴之疾也。常闻世言,名利之药可医,余趋然而往,适途,名利果如山,白骨铺作地。笑笑然,不复言也!
世有清音,闻者众而知者寡,界本无界,一叶障而不得脱,话已至此,夫复何言!
网友:怎么来这里了?
答:我通常是在页面上直接写,然后发上来,但在那个以前的贴子上写时,以前的气灵太重了,且树高则叶稀,林深则难入。所以新开一贴子,将整理版发出来。
网友:我看了你关于两本书20多页。觉得有些事真的。可有些也不全然正确。我对玄学了解的不是很多,但你所讲的一些知识好像解了我心中的一些遗憾。我想问人为什么会做梦,还有阴间和我们有个一样的世界算怎么回事。还有不同的像。阴阳我信。可是还有因果,还有魂和魄又是怎么回事,三魂七魄其中之一被人封印了会怎么样?居然,信息是灵,那按你的意思我们就是一个接受体,那要是信息被人加工了呢?那不是我们接受的信息就是假的了吗?还有,就是你所说的信息传递,那不就是会有一个必要的因吗?有前因后果,有前后就有时间的问题?要是没有因那传递什么啊?还有就是,你讲的一些关于物理、化学之类的知识,觉得你的知识学的不是很好,连基本的在特定环境下的定理都不知道。我上过大学但也相信神学,我相信神的存在。
答:今天晚上即将出行,去半月左右,回来后会告诉大家更多以前发生过的一些事情的原貌,谢谢。
13.因果
修持至第三层境界之仙人之菩萨之灵物者,贪痴之疾或灭或消,然多有妄念,难得增进。
细究一下,菩萨又何来妄念?知大道者,慧也;大道之说,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几世修持,不得其入。诸仙人、菩萨著书立说普渡信众及弟子门人时,稍杂私意,一言不慎,便误人误己。
地祖法藏灵传大道之法时,有乔达摩、李耳二位尊者得其意旨,会意而明心,立地成佛,何其易也。而后世之人数千年难得其道者,非大道之难寻,实为众“妄”纷杂,法道归隐。
想二位尊者立地成佛时,均会意而明心,不着一言,何以故?须知,天无道,人识己,得而不言,事恒定。得而言,言他识,识者自言,必有纠妄,所谓纠妄者,道所耗泄也。
而世后之众仙人、菩萨,其弟子门人分宗立派之时,为了难护本宗门的教义,并与其它宗门相区别,在其经文典籍中,私杂己意,或是为了满足宗门现实需要,而或多或少的窜改二三。而弟子有妄,其师亦难有增进,为仙人为菩萨者,本有使众生觉悟,得来智慧之责,然其弟子门人,抱其宗门之利,曲解其意,巧立名目,使世人迷而信之,难知阴阳之道,难识自己之心。为仙人为菩萨者,其门人弟子尚不得度,如何成神佛。
前面讲到投胎与转世,这些情况与原理,并不是没有宗主知道,只是缺少勇气,因为数百年数千年前,其先师兴宗立派时,为了得到信众的“信念尊敬”之心,便言明世人死后,均将进入地狱(府)或是上天(天堂),并接受因果报应等诸多审判。其它一些现代的宗教另当别论,而一些以乔答摩、李耳为尊的后起教派,也有意扩大了投胎与转世的概念,并有意将其神秘化。其门人弟子尚不知原曲直,更何况世间众生。即便知道,哪位后来者又肯或又敢质疑自己宗门的总教义?并指出其间有虚妄之处呢,唯有世代维护,以妄传妄,既便修得仙人、菩萨之身,无李、乔相点化,无法藏所指引,又如何可得成神佛。而妄念不断,妄果不消、妄根不除,如何得见法藏。
即然说到投胎和转世,自然会有人问因果之事,而因果,从广义上来说,诸般事物均有因果,即便是有“因”无“果”的事,也是因果,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阴阳者,互为因果,从事实上来说,是没有始终的。然而为了说明问题,还会有所始终。如同时间,世人不知从何起、何时终,而从事实上来说,不同的空间中,时间是无法对等的,在相对的空间中,受空间本身即时速度的影响,其时间也是不对等的。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是个相对的理论概念,比如说在空间相对固定(地球上),且速度相对固定(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的情况下,我们将地球围绕太阳转了两千余圈以前的时候定为公元年,以此为参照物,来说地球上事物发展的因果,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物极必反等概念,才是正确的。
因此,我们在谈广义上的因果,也就是宇宙间的因果的时候,也不是从事实上来谈,而是从理论意义上来谈才能说明真相,就像科学家在说明问题时,总要注明是在实验室模型的条件下,是一个什么样的事实。
上下四方为宇,往来古今为宙,地球是个宇宙,我们也是个宇宙;我们早上喝下去的一杯水里,还有不计其数个宇宙,我们看到的空气,什么也没有,但它本来就是个宇宙,宇宙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层层的包容,身上的细胞被我们所包容,我们被地球所包容,地球被银河包容。如此说来,现实中的宇宙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终点于起点的,但理论上可以有。
龙马氏灭后73万日,有智者伏羲,仰观象与天,俯察法于地,以求悟得大道,得以用至为简易的方式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后来当洪水淹没凤州,伏羲与众人逃至麦积山一洞中时,得以遇到在此等着传法于他的地祖法藏。始作元灵心法,为伏羲修持元神,并尽引领之责。
此后,伏羲借修持时的元神之力,并仰观天象,成功地从天象中悟到龙马氏所布大象之局,并以木星为主观测星,以织女星为北极星,以北斗九星的斗柄——“梗河”与大角、摄提、角宿,为天下春季之始。确立勾股弦周天历度位度。以每月为36日,每年为10月,每年日。以大风雨表测八方风,定八极,四时,八节。每时90日,每节45日,总共日。
然此后实测推算日月失序。三百六十日为一年,日数不足,便把每年增加五日,为年与年之间的过度期,称作过年。
伏羲定八极、四时、八节之后的第五年,也就是公元前辛卯年,迁居于宝丰,并以王屋为天下之中,山名中条山。水为中河,地为中原,表为中央,建木棱罗。封女娲于汝阳,统领中州。
至此,表有中央,四时有始,此为地脉之轮回也。
轮回者有三:天道轮回、地脉轮回、人伦轮回。
如同伏羲受地祖法藏启引,而得天道、地脉、人伦轮回之本真一般,并推衍八卦以表其象一般。“喜和好顺”与“有来有回”二位尊者将宇宙间万物的阴阳化合、宇与宙交合之道,均利用一组星空表示出来,这一类似于世间钟表罗盘一般的体象,除龙马氏外,伏羲、法藏等人均未见过,按第一本书里的记载来看,这一组由二位尊者调和布控、由大小天体构成的天道轮回体象,有点象我们现在看到的钟表的表盘。所不同的是,这是个有点像地球仪一样的浑圆形表盘。
“喜和好顺”将自己所居之处,定为时间计量的起点,我现在还没能按第一本书上的表述和自己的理解完全把这一表盘的模型做出来,现在用钟表的形来讲,也许大家能更容易明白些。钟表上有个不停地转动的指针,它来代表着时间,为宙,整个表盘为空间代表,为宇。
有兴趣的人,可以拿着钟表的表盘去体悟时空轮回之道,不同的空间中,时间是无法对等的,在相对的空间中,受空间本身即时速度的影响,其时间也是不对等的。空间、时间、速度间,有一组对换数值,必然可以解出天道轮回的规律。龙马氏曾推测出时空之门轮回之道,可穿越宇宙之界,往来古今四方。如若此后还有机会,我能得到更多体悟,将此模型制作出来,供有缘人参考的话,也许自会有有缘之人,受此启发,得出天道运行之律,并于宇宙二界张合之时,穿越宇宙之界,为一乐事。
同为因果,于天道,主指轮回;于地脉,主指因果;于人伦,主指报应,不宜一概论之。
这里说天道、地脉、人伦,均是从生死善恶两个相对狭义的方面来讲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
天道无情,不分善恶,唯有轮回。今说天道无情,不分善恶,必为众人所诟。然,天道法于自然,不为善存,不为恶灭。天道化合,阴阳交替,必有生死,自然也。自然者,为非人(灵)谋之本真。
天道因自然而不存,不强生不恶死,不憎恶不亲善,不施不受,万物皆然;不知所然,然而自然,非有能然,无所可然,不得不然,故曰自然。
因此,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阳阳交替,自有轮回,天道之轮回,非人愿可左右。因此,并不会因为某人是个恶人,有恶言恶行恶意,就会惩罚他,使他早死,也不会因为某人有善言善行善意而奖励之。因此,从天道上来说,并不会因为某人救了只伤病的动物,这个人便有了功德。天道因自然而不存,不施不受。
我讲这些出来,料必会多少受人所诟,但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知道的如实地讲出来,并不会因为众人赏识和喜恶而变化。天道无情,唯有轮回,众人所说的因果报应,实非天道之行所造。而是分别来自于地脉、人伦上的因果和报应。
前面说过,广义上来说,万般事物,或静或动,无名有名,皆有生死,皆有因果。另外还有一些狭义上的因果,包括通常众人所接触的社会和宗教方面的因果。
众生所识之因果,皆以祸福为论,祸者,害也,利之相反;福者,备也,富贵寿考齐者,为备。
人世之界,为生为死,为动为静,动生吉凶,静纳祸福,动静有常,阴阳化合,而有生、克、泄、耗、助,此五行之理者,互为因果,万千福祸,盖莫如此。故,地脉(事物存在的环境及其影响的范围)之因果者,自施自受,非施非受,非施有受。
众生所存之世界,有诸般纲常,此皆人之福祸之果也,亦为众生福祸之因也,动静阴阳,均不离生、克、泄、耗、助,此五行之理,故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者,可测因算果,为众人奇,以为上有神灵而施受因果,必有定数。
常道因果有定数也。地脉之因果,非有定数,多有定理也。上本无天,下本有地。地脉相交,宜尊善。交者,易也,易而无法,反,有法不善,堵,堵而无刑,空,地遇空,乱也。
除却相对应的天道轮回、地脉因果,再谈人伦上的因果——报应,也就是前面所讲的另一个方面,宗教方面的相关因果,顺便提一下六道轮回。
网友:心里很难过,不知道修行的意义,因为我是童子,也被师父看出来是什么什么转世。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修行,难道就是做一团犹豫摇摆的气?我想做个普通人,安心吃肉,正常做生意赚钱,然后无执念的死去,魂飞魄散就好了,不要这样辛苦了……修行,太苦了。 答:当你不把自己当“童子”看的时候,慢慢的你也就不再是“童子”了。很赞成你现在想法,可知,得来自在便是神仙,安心吃肉,正常做生意赚钱,即时行乐,心口行如一,这便是最大的修行。毫无执念地死去,胜似他人千般机关算尽!唉,祝你即时行乐,自在生活吧,到时候,你会看到另外一个谜底,殊路同归。曾给鲁达送过一首诗,可一同看看:
洒家本为粗人,四处行走,甚是叫人喜欢。家父为经略时,家道甚昌,景致无非云烟。天孤是甚说道,洒家未闻,言说酒肉做伴。孤星并不常见,世间无佛,修行为何哪般。星稀正值赶路,鲁达何人?钱江水至深寒。
网友:好象现在附体越来越多,在人身上汲取营养练功,同样提升灵力,请问这和入世为人有什么区别吗? 答:通过附体来汲取营养的,传说多一些,并不能提升灵力,只是借别人的舞台,来演一下自己的戏。
网友:龙马氏入灭后是什么样?他弟子都什么等级地位? 答:岁来寒暑,这是人世间的景象,当神佛到了第四层境界时,元灵可不生不灭、往来古今、己身了无,为所无为。此为虚空无为之极乐境地。而龙马氏入灭后,亦是如此,所不同者,龙马氏在不生不灭、了无己身、为所无为的状态下,是有意识的不生不灭,也就是可有意识地自生自灭。并有调控阴阳之力,这是其它神佛所无法做到的。他有三位弟子门人,直接与他接触过的只有二弟子。伏羲是他自灭离世时曾向法藏暗示过的第一门人,虽然伏羲要晚他两千余年才出生。第三位门人文真,相比较作为有限,第一本书上有关他的记载也比较少。 伏羲此有两位门人,轩辕氏与李耳,然而伏羲离世时已修为至第四层境界,也就是不生不灭,无知无觉,为所无所之极乐虚空境界,不会直接入世传道。因此均是地祖法藏出面,先行灵传阴阳之道于轩辕氏、李耳二人,并将元灵心经传于乔达摩、李耳二人。这样说来,此三人名义上均为法藏的灵传弟子。 法藏是位很特殊的身份,当年曾随龙马氏修法,已达第四层境界,元灵处于不生不灭,无知无觉之境,而在“喜和好顺”与“有来有回”二位尊者迁怒于龙马氏之时,大道化合,阴阳失调,元灵被激活,并护佑龙马氏元灵不为所伤,并先行答应龙马氏启大道于伏羲、文真,后又受伏羲之意托,所悟得龙马氏所言“为象之道,如日如月,为心之道,如精如心。”之深意,于伏羲完成“象”之后,方著述《元灵心经》一章,隐传于世。并代收门人弟子,轩辕氏、乔达摩、李耳辈,启智达慧,为所无为。
网友:看不懂因果啊!呵呵。
答:今天好多人反映看不懂“因果”这一章的一些内容,下次尽量调整下。
网友:楼主所述经典中的重要人物,许多竟然与中华上古神传及历史中的人物同名。不知道这是否是巧合?如果不是,那么还有许多更著名的名字为何没能出现在这些典籍中?楼主可否解释一二?关于龙马一门的传承谱系,楼主可有直观的树表?谢谢。
答:所谓大道者,智慧之学。第一本书从龙马氏如何获得“灵”始,又讲众生灵如何获得和传承,凡是为获得真知与智慧有大作用的生灵,各有详略的做了记载,而对一些历史、政治、宗教、文化上的名人并不做记载。用现在的眼光横向来看,第一本书更像一本主讲智慧史,第二本更象是主讲智慧之学,第三本主讲应用之术。龙马氏及诸门人弟子间的关系谱,我后来在答复提问时提到了,有机会用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更直观些。
网友:请问偷偷“跑”下来的灵是不是民间所说的“童子”啊?
答:民间所说的”童子“概念大小不一,但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受了使命入世的,有些类似于佛教中的罗汉入世,这一类的往往有较高的修为;还有一类其实是灵界的一些高灵物心有所私,选好在入世时辰上较为合意的无识之灵,待其长成后,害其夭折,以拘引其灵为己所遣,从地脉之纲常,人伦之和美来说,是要受遗责的。不过世间众人,以为”童子“者,必为神仙菩萨所差使,心有所甘,其间中曲,又有几人知。 网友:请问楼主您的灵力是不是已经很高了,能感觉出灵界的灵力大小,很厉害啊! 答:得说明一下的,我不是大师,最多修心,但基本上没持过身。看了那三本书后,有些时候稍奇怪的事相对多些,那次看到那个景象时,实在是对方太明显了,自己也没深究过。
网友:我说楼主干脆你自己出版本书算了,楼主你平常肯定看书比较多,也许是比平常人感觉敏锐点,但这些其实大部分都是你自己得出的一些感悟和推论,大多数都是在说些道理,实质的东西,由于你并没有修持过,就象你前面说的修到第几层第几层会怎样或者要怎样,你是否自己修过并且证得呢?如果没有,那这些只是很多书上都有提到的道理而已,我想你平常并没有确切的信某个宗教,只是相信神的存在而已,无门无派也无师也无特定的供奉神像,如果有缘分,你应该去实践下看看你说的是否正确。 答:谢谢,您的话大多都非常中肯,我本身其实是比较不愿意接近这些的,这在前文中也提到过。我现在做的,是把自己所知道的讲出来,后来与一些宗门的人接触,也是为了验证三本书上所讲内容的虚实,前段时间从藏区回来后,我决定把这些东西写出来,以后也许会顺其自然地去“修持”,也许不会,但肯定会如您说所,去更多地实践验证。因为有些关于这三本书的问题,我还需知道更多原委。
网友:楼主在前面文章中提到以下内容:“我眼前出现的是一尊尺余长的金樽。”所以忍不住问一下,你开天眼了?你如何理解这些神通? 答:我没有开过天眼的,但那次进去后,能明显地感觉到有种灵力的存在,在跟前时有种看到老朋友的感觉。而我们平时,太执着于眼睛给我们的表象了,实为另一种认知障。所以我习惯于感受灵的时候闭上眼睛用我的额头和心去“看”,感知“气”的时候习惯用自己的手掌。所以当时就闭上眼睛,想知道是什么,这时候很明显的看到的是“一尊尺余长的金樽”。因为佛教的书我基本没看过,只是和人聊天时耳闻过一些,所以也不知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网友:楼主只提到龙马氏、伏羲、轩辕氏、乔达摩、李耳等,请问炼石补天的女娲和上面神的关系是什么呢?我听别人讲过女娲好象是第九代神,请问楼主对吗?
答:后面在讲伏羲的时候会讲到女祸,伏羲姓风,女娲姓凤,以兄妹相称,实非兄妹,如同现在一般,男女间以哥妹为名相称者众,却无其实。还记得前面提到过的一场大水,凤州为洪水所淹,当时伏羲女祸逃至麦积山上一洞中时,遇到地祖法藏受龙马氏之托在此等候,而女祸也同时学得些许。 丙戌年,女祸曾在西华之西另设西章天象台,实测推算日月失序。并提出把每年增加五日,为年与年之间的过度期。而两年后的戊子年,也就是罗奉十二年,伏羲女娲又迁居于王屋山,而就在这一年的正月二十三日,发生了日全蚀和月全蚀,当时天昏地喑,女祸受到启示,采山上石洞中不同色彩的石头,用来组“咒”,而要将石头布成东西南北中五宫阵容,必须选用不同色彩的石头。后来的人传得神乎些,将此定为五彩石,当日蚀和月蚀消除后,女娲受到启发,便再立大风雨表,四极重立。后世之人将此事神话,便成了女祸彩五色石补天,并且“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的故事,呵呵。 女祸后来的事,第一本书上没有更多记载,至于是否为第九代神,不知道是谁排的了。
网友:还请问楼主基督教的耶酥、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等等,还有古希腊的宙斯、太阳神阿波罗等这些神与龙马氏、伏羲、轩辕氏、乔达摩、李耳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答:上面提到过,第一本书更像一本主讲智慧史,第二本更象是主讲智慧之学,第三本主讲应用之术。因此,很多宗教人物不一定入内,一些人为宗教主旨在于迷宗信教(这些我在前面的一个回贴中曾讲到过),而与智慧之学缘源有限。龙马氏、伏羲、轩辕氏、乔答摩(他本人只是说法启智,种种传说,均为后人所加)李耳本人都没有创宗立教过,先知之明可敬可叹,宗教是一种信仰和寄托,而龙马氏及其门人弟子,均不以己为宗,所言所行,无言无行,无不以教人得来智慧,是为根本。
第一本书上记载了一些无名之灵物的行为,待我将第一本书上的内容写出来后,有熟悉上述两位的人看看,不知有没有关于他们的记载和事,我自己对他们是不熟的。
网友:自己有时候不由自主的想象(而且是以自己为主角),其实是身边人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觉得有点迷茫,让我有点现实与想象难以区分的感觉。我该如何区分是预知的想象还是只是自己随便的想象。另外我自己很容易感同身受,例如和别人交谈很容易理解对方的感受,会不会也与这个有关?谢谢! 答:如果你前面的内容都看过的话,比较容易理解语言\符号\行为,都可以为咒,咒是能为其它事物所感知的信息(灵)和能量(气)的集合体。从后面的事例来看,你对气的感知能力要强过常人,就算是普通年少者,其灵的强度都比较高,如再遇上相应的气,就很容易成为咒。没事要给自己和别人好的信息、好的能量。
网友:请问楼主我们在人间消除贪、痴、妄修持自己,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富贵呢? 答:得之无道,用之无度,谓之贪;无聪不慧,谓之痴。戒贪弱念,消痴疗心,去妄存慧,难保会对人的富贵有好处。呵呵,物有所极,大富大贵之人,必有利害,利害者,福者,备也,富贵寿考齐者,为备。故,戒贪消疾去妄之人,不一定是大富大贵之人,但必为有福之人。
网友:贪、痴、妄具体是什么含义呢?我们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消除贪、痴、妄呢?请楼主明示啊!谢谢! 答:你问的问题非常好,讲完因果后,立即讲有关贪\痴\妄,上面讲的,主要也是你所问的问题。
插叙5:文真施法与收回山川之易
8年9月23日
1.昆仑之南山
好久没有写了,写到之二的时候,悲从心底起,难已盛装,此次西行千里,百里一停,东起荆山故地,西止西倾,名为千里,实为南山一地。所到之地,经万年之变,水出石震,沧海桑田,原貌不存,然阴差阳错,却无论如何走,依然识得起止,世事多变,不改其源。
对于南山,世人也曾叫过终南山的,后南范围一再缩小,慢慢的变成了秦岭,后来再缩小,便成了现在的太白山。
今日写到的南山,指的是五千多年前的南山,西与昆仑、岷山、西倾汇接于甘肃临潭、迭部、临洮、岷县、渭源一带,此行到渭源与岷县、临潭、临洮交界的地方,多见白石自山中出,水流所过之处,皆为白石,方明这一地界,应当为三本书中所记载的白石山。也是南山的北起点。而南止点,是为天水麦积山周边,小陇山区域。
上面讲到了很多如今所说的县,我将上面几个县,是当成一个地方来看的,数千年来,封土划界的事,每个朝代都有,常有变化,因此不必拘于地名区域来讲。
我今日所去的地方,是今日人们所说的太白山,或是秦岭,文真及其入世之身,曾于此生活近三千岁,此行独自前言,在山中居住两夜,带走一棒厚土,还于故地。
讲到南山,自会讲到昆仑,如同讲到昆仑,就不能不提到南山一般。我所讲的昆仑山,是指青海湖以西,为方便了解,用一张图将地点标了出来。
一万二千岁前,昆仑山中,有羌人之族生存,前面曾提到过,“龙马氏得来智慧,通达于气灵,所到之处,异香扑鼻,蝶飞兽迎,常有飞禽走兽兽暗自相随,以偷效其法。龙马氏并不为意,任其来去.日行渐久,身前众多飞禽走兽皆得灵气所滋养,灵性大增,皆莫名得就一二本领,不足一而论。”
而到了后来,昆仑山中多灵兽,亦有智者数百,也就是我们前文提到过的昆仑山中人神共居,灵兽与智者常见的时代,这一时代,一直持续了二千多年。
这二千多年中,万物有灵,古树山石,皆有灵性,花鸟走兽,皆有情感,万物因智者出而聚,因智者没而散,谐以长成,无相有害。
然在此之前,曾有“喜和好顺”迁怒于为龙马氏得来气灵的山川河水、树木山石,遂连续九十日天降大雨,以致山崩水移,树倒石飞,水出地震,飞禽走兽死伤无数。后龙马氏因离灭于世而告终。
然龙马氏在离灭之时,以元灵之力布摄提、织女、北斗九星之局,暗定梗河、大角、摄提、角宿;以日为阳,月为阴,调候补损;藏道于山川星空。以启化众生之灵。
此后数十年,山川频震,地水常出,族人智者皆有不安,法藏告众人曰:日月常行,众星初移,方位已立,无大妨碍。今斗转星移,是有方位变,方位之变,气血有盈缺,故有此象,不必惊慌。
数十年后,果风调雨顺,万物于昆仑山中,相谐以乐。然龙马氏所调众星之局,二万四千岁而移一位,每六千年而走一方,类春夏秋冬四时之变,类生长收藏之理。是故每隔三千岁左右,则生八方八节之变,每六千岁,生四时之变。
两千余年后,待到距今九千岁时,山川震动,崩而分离,有火燃林,昆仑山中,地陷数千米,有水出焉,聚之成泽。昆仑之西,有山错然而分,谷口森然,长达数百里,中有硬水出焉。
此后,便发生了前面曾提到过的百智(神)出昆仑的事件,当时地震的级别,是无法以今天的十级或十二级来论的,羌人所居住的古昆仑山,基本被荡为谷地,中间最低,四周形成了缓坡,最远处稍好些,但仍然是山崩离析了的。
百智出昆仑后,有四支比较大,最大的一支沿我所标示的昆仑山的余脉一线往东,沿南山一路东行,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散布于西倾山、白石山、鸟鼠山、朱圉山、嵯崦山、麦积山、淳物山一线,基本是以南山山脉及其余脉分布的,这一支人中,法藏多生活在西倾、白石山一带,后来有朱圉山伏羲、嵯崦山轩辕氏等人,也就是后人所说的氐、戎、伏羌一族。文真东移后最后多居于淳物山。也就是此行所去的太白山一带。
第二支便是前面提到的岷羌一族,最初与文真一族沿昆仑余脉东行数百里,至西倾、白石山二山之间分开行走,沿岷山一路东南行。在行进过程中亦是慢慢分化,有些分支又与伏羌的分支融合在一起。
第三支沿昆仑山脉一直向西迁移,还有一支曾一度留在原地,是后行迁移的,也就是三苗一族的祖先。然而他们的适移,要比其它三族晚一千多年。
我将南山称之为昆仑之南山,是因一万二千年至九千年的那座昆仑山的中心地陷成泽,不复重现,然沿着昆仑山余脉一路东行的羌人是原来昆仑山中众人的主要氏族。南山是昆仑山的南山,一根线细细的牵着。
他们的族人智者,总是在口口相传时,很神往的会讲到,我们的祖先,住在昆仑山中,那里有巨大的灵兽把门,有懂得听闻人语的飞鸟,智者和他们的灵兽总是相伴出现,智者总能知晓古树山石在想什么说什么。讲到最后,总会讲到百智出昆仑的场景。这些近万年前发生的事情,自大禹后,慢慢很少有人再讲了,也不再有多少灵物知晓。
最多,众人可以凭着想象说,昆仑山有很多神仙,终南山也有,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座山,老是传说有神仙。
2.蚩尤过淳物
九千年前,百智离昆仑之时,有一氏族,曾为燧人氏直系氏族,后与龙马氏族相合,成为羌人氏族中的一支,因念祖族燧人氏于燧明山取火之迹,言其将护天下圣火于此,千余年间,不肯移去。
后,主族一路南迁至雪峰山,在此繁衍生息,无族号族名。其时并不如伏羲之族,经祭祀之物象而定族号族名,我愿将他们称为古三苗之族。
距今约年时,族中智者夜梦群山连绵,边起中陷,地有水出,生灵死伤无数,百智相约,是以出昆仑而不归。晨起之后,与众族人言二千多年前昆仑之盛况,无不倾泪以流。
月余,智者曰,昆仑之族中,有知天地之妙者,化象以示天下(指伏羲),有得万灵之因者,以草木令人耕种(指神农氏族得蓍草),是得智尊之感召,今昆仑大族(经南山迁移之族)与近族(岷山神农氏族),相距不过十余日(步行十余天可到达的距离),虽我族远矣,当亲近。
族中众人有不愿远行的留在了当地,智者带主族人众,依山西北行百余人,自南抵达淳物之山,离开雪峰山的这一氏族,为与古三苗之族相区别,可以为另一个新的族群,即当为蚩尤氏族。
抵达淳物山时,可远望四野广平,翠山欲滴,族中之人意欲下山,遇一山中巨人,窥视而不敢前,智者派人围而拘之,引之向前,言说一千四百年前,有神农氏族智者,曾在距此不过十余日之地,得昆仑智尊之后授蓍草之法,可察耕种之节,行耕种之事,以此号令众族,为天下王,我食兽日久,不习其它,故远躲山中。
智者不愿以神农氏为王,又不知继而何往,故令族人留居山中。
一日智者出,遇一人独行山中,智者奇异之,令众人停足,独自尾随其后,至一三山环抱之地,有一洞所,前面有二山相向而立,有一石条,可通而过之。其人进其洞所,智者尾随而进,其人笑而视智者。
智者视其面容,不知为谁,然亲近异常,知其非常人,故言明原由,大意为,昆仑之族中,有知天地之妙者,化象以示天下,有得万灵之因者,以草木令人耕种,是得智尊之感召,今昆仑大族与近族,相距不过十余日,惟我族远矣,来此以当拜会。
智者所遇之人,为后世文真,文真听后其态傲然道,洞穴与树,皆为居处,无大异同,千年已过,何用牵往而失今。并怡然顾我,不再理会。
智者又顾念道,今抵达此地,心愿当全,然不愿以神农氏为王,亦不能回祖地,不知当以何进退。
文真听若未闻,并不理会。智者知其非凡,故又言道,率众族出行,概因百日之前,曾夜梦不断,群山连绵,边起中陷,地有水出,生灵死伤无数,百智相约,是以出昆仑而不归。言罢泪流不止。
文真停身面壁而立,似的感伤。后回身坐言道,昆仑之族,三分而四处,散与天地间,本无关我事,然你今日前来,有三族于我近前,为年之所机,我当应之。
并言说法藏曾念旧族之谊,赐蓍草之法于农神氏族,是以号令天下众族,得以饱暖,我今可授你一法,可行云调雨,明节懂时,下山之后,可自令耕种,不以无食为忧,不以神农氏为王。
文真因旧族之谊,意欲成就蚩尤氏族智者心愿,不为神农氏之部族,可知耕种之时。
此时的文真,已为三次幻化入世,与昆仑山中有所不同,因得见故族之人,再因淳物山之西北,为伏羌之族,山之东北向,为神农氏新族,山之西南向,为烈山氏族(神农氏族分支,为炎帝族,后兴起),今昆仑三主族相距均不过十余日,故感念昆仑之兴起,不愿让蚩尤氏族一到此地则为神农氏之部族,故有意使其答成心愿。
次日晨起,文真引蚩尤氏族智者至山间巨石之条上,观云海万千,太阳欲出之时,天空桑赤重,有黑云自远处来,日出之时待之与前,难现其光泽。文真轻言道,大风至,云吹散,顷刻果有风至。
文真笑言道,天地万物,多有气灵,以身感,以意应,以念引,心所达处,身不存也,心可达者无障,身可消者无碍,于此之时,气运以生,灵动以发。调风行云布雨之事,其法至简,感天应地,调风聚云,行意施雨,不可滥为。
蚩尤过淳物,偶遇旧族,文真兴起,传法于蚩尤,本想成全昆仑旧族之意,却没想又惹下诸般因果,千年不得化解。
3.山水之变
蚩尤氏族下淳物后,过神农氏族之地,居其东北,不甚干扰。
蚩尤氏族得调风行云布雨之法,无以神农氏族蓍草为号令,亦猎亦种,年后,其族渐强盛,有此前听众神农氏族之号令的旁族,亦来归附。
一百年后,有大水岐、荆二山间出,神农氏族举族迁离,数十年后方有族中之人归还故地,不足百年,神农氏衰。
一个部族的衰落,同时也会是另一个部族的兴起,烈山氏族的兴起,即炎帝所在的部族,烈山氏族,为岷羌之后,生常阳之山,其主族(神农氏族)念授蓍草人之恩而欲达番冢之山时,路适常阳之山,有族人停而留之,为烈山氏族,炎帝之祖。
炎帝之族的兴起,有两缘由,一是烈山氏族虽为神农氏族一支,却并没有到关中平原上以种植为生,而是仍居木屋,打猎为生;二是大水之后,神农氏衰,烈山氏族仍悉知打猎、建造木舍之法,对于失去平原土地,无以耕种、住半地穴的神农氏族中各小族来说,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烈山氏族仍为神农氏族中的一支,是可以归附的。除了神龙氏主族的人,其它部众多归附蚩尤氏族与烈山氏族,并在几十年后,带领烈山氏主族来到了陈仓一带。待到了陈仓一带后,这一部族,为了区别,不再叫烈山氏族,称为炎帝氏族。
距今天年间,烈山氏族,三百年后,古雷泽有水崩,自朱圉山倾泄数百里而下,越南山之北,穿山越谷,抵达岐山与淳物之间,汪洋一片,烈山氏衰。
大水过后,有轩辕氏族,自番冢山(番冢山者,崦嵫山是也)出,绕经岍山,抵岐山,猎于荆,距今约5年轩辕氏兴。
有些事,与众人通常的认识是相冲突或不符的,为免去大家猜测推断,生出诸多虚妄,其时间可简单讲出:
距今约年,昆仑山下,百智相别,主族三分而四地。
伏羲生活的年代,跟今年左右,离世时距今年左右,并非常世所多讲的多年。
距今约年,神农氏族得蓍草之法。
距今约6年,蚩尤氏族过淳物。
距今约年,神龙氏衰。
距今约年,烈山氏族兴(炎帝)。
距今约5年,烈山氏族衰。
距今约5年,轩辕氏兴。
距今约4年,轩辕氏衰。
有几点,与众人通常的理解是不同的。轩辕氏,并不独指一个人,而是指兴起至衰落距今约5年4年的一个部族,轩辕氏这个名称,多指族中带头的智者;烈山氏,众人愿称做是炎帝的,同样是指一个氏族,从兴起至衰落,约年;神农氏族距今年左右已开始衰落,但这种衰落却仍然长达年左右,最后与烈山氏族一同衰落,这也是出乎众人想象的。
4.淳物之论
距今年前后,古雷泽有水崩,自朱圉山倾泄数百里而下,通渭水之道,越南山之北,穿山越谷,抵达岐山与淳物之间,又有姬水岐山出,抵渭,汪洋一片。大水过后,有轩辕氏族,自番冢山(番冢山者,崦嵫山是也)出,绕经岍山,抵岐山,猎于荆。
是时,法藏东行至淳物,文真知有灵物至前,却视之不现,奇异之,后似有所感,躬身以师长之礼相待,言说道,我不知客为何,然可敢当为我之师长也,能为我之师长者,古今不出三。唯有法藏。
文真得见法藏,相见甚欢,言谈间文真提及余年前,曾授蚩尤氏族术数一二,法藏听闻,叹气而言道,我所来者概因于此,淳物有地白之枝(太白茶、雪茶),生而化之,自然之况,何以相扰?
法藏之意,蚩尤氏族的兴衰,是自然而然得以发展的过程,文真不应当念旧族之谊,授其术数,干扰生灵的自然发展,若不干扰,则会像太白茶一般,可自生而自化,不会多生因果。
文真反问道,六千余岁前,智尊离灭之时,曾调星布象,布九星之局,设大道与山川,是否如七子一般,亦为再生因果之举,智尊之举,与文真之举,形异而神同,可为干扰大道之举。
文真之意,为什么六千多年前,龙马氏离灭时,也曾调星布象,和我一样,都是再生因果的举动,我们俩看起来不太一样,却是相同的,那么智尊的行动,是否同样是干扰自然之道的举动?
法藏答曰:淳物以其大,而不为姬水改,云后有风随,是为消其雨,七子授蚩尤云雨之法,犹如云雨相聚,因果相生,是有雷泽之崩。
法藏大意,淳物之山因为很广,所以这次虽然渭水和姬水都相聚在了一起,汪洋一片,也不会使它改变地方,喻指六千多年前,龙马氏离灭时,调星布象,是用诸般灵物均无法撼动的“星体”之局,来实现天道法于自然,不为善存,不为恶灭。不会被其它灵物轻易改变和干扰,以生出更多因果,以其“有为”而达诸般“无为”,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龙马氏曾因其心念之故,而生化通灵尊者,智尊最后的调星布象,亦有补救自己此前所生贪、痴、妄念,预防通灵尊者及其门人弟子之意,消去自己所造的因果,就像云后有风随,是为消其雨。
因此智尊的作为,一是为了防止其它灵物利用自己的灵力干扰自然之道,多生因果和消除自己所造的因果,才调星布象。而你的授蚩尤云雨之法,就像把云雨,两个互为因果的事物聚在了一起,云聚得多了,易得雨,雨下得多了,易生云,使得因果叠加,没有终时,才有了(古)雷泽发生了水崩的事。
文真又问道,余年前,尊长曾授神农氏族蓍草之法,是否有违智尊本意?是否有违尊长本意?
法藏答道:昔日智尊所布众星之局,二万四千岁而移一位,每六千年而走一方,是故每隔三千岁,则生八方八节之变,每六千岁,生四时之变。四时八节之变时,众生灵有水风火金之难。诸般生灵,皆有性情,性情相感,得生苦痛,授之蓍草,教人知万物之变,是为消其因果苦痛。
法藏之意,当初龙马氏布下了众星之局,这一局要二万四千岁左右的时间,每五六千将会移一方,每二三千年会移一位,这时众生灵会遇到水风火金之难,这会增加他们的痛苦。而这个局当时是智尊设的,每隔二三千岁,我们都应当在有方位之变时,替众生降低苦痛,让他们明白万物变化的原因,对好应对。同时,这样做,并不会违背自然之道,我们只是来降低和消除他们的痛苦。
法藏又道,淳物有地白之枝(太白茶、雪茶),当生而化之,今既已拣拾入怀,可早以水化之。
法藏以雪茶为喻,意为本来雪茶生于地,而化于地,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我们不应多加干扰的,即然你已教授蚩尤氏术数,多生因果,也当自己再早日想一化解的办法。实际上等于在无奈之下支持和同意文真通过授术数于轩辕氏族的办法,来消弱文真授法于蚩尤氏的因果。
后来的事,如法藏所言,文真授法蚩尤氏族,反给后世的九黎之族惹下诸多因果苦难。
5.渭水之遇日月行,众星布,方位立,方位之变,则生气数,气数者,万物生长收藏之气血。斗转星移,是有方位变,方位之变,气血有盈缺。天体运行,常有所移,龙马氏所调众星之局,二万四千岁而移一位,每六千年而走一方,类春夏秋冬四时之变,类生长收藏之理.是故每隔三千岁左右,则生八方八节之变,每六千岁左,生四时之变。四时八节之变时,才有机会施行生化之道。龙马氏距今,已有一万二千岁,每隔三千年左右,方可施行之,错过时机,施行也是无效的,同样,要运用生化之道,需借人力地脉,汇聚山川之灵,方可得行。前二次施行,分别距今年左右,年左右;距今年左右的那次生化,或许并不可以称得上是完整的生化,因为出了些问题,并没有完全借上山川与气灵之力,后面会讲到。龙马氏后,斗转星移,与山川可相应者,有二万四千岁,除却一万二千年前的初成像,一万二千年后的末象不为施行生化之法,共有七次施行生化之法,普通人知晓了也无妨。文真于轩辕氏族久居十余年,后不辞而别,绕岍、岐、荆与淳物诸山数月有余,过鸡头而居崆峒,以自身为物象,施行生化之道,是时,斗转星移,崆峒与北斗相应,三十岁而得成。生化之道得行,文真西行而至西倾,回归故地,得见法藏。文真之生化,一为化解自己曾授诸般术数与蚩尤氏族与轩辕氏族,二为使山川可与天象相应,以免山川与众星不相谐。此后数千年,无有大的法术施行与世,收回诸法,山川之易不为众智者轻易调用,盖莫因此,以后有机会时,可多讲些。作者:mumuhuang(木木黄)编辑/整理:彩虹(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