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鹏程,年出生于台北市,祖籍江西吉安。曾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奖项及台湾校园十大名师称号。年起,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文学散步》《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书艺丛谈》《国学入门》《龚鹏程四十自述》《中国诗歌史论》《中国文学批评史论》《侠的精神文化史论》等一百六十多种。
龚鹏程身上比较多的标签是传统主义者、国学大师。他是中文系出身,但西方美学与文学理论、比较文学亦是其主业,他于20世纪90年代开课“欧洲的中国观”,是我国较早整体式研究欧洲的学者,是欧美现代后现代理论研究的先驱者。
西方看中国,千奇百怪,中国人看西方也同样光怪陆离。在《龚鹏程:中西论衡》中,作者以专题的形式着重探讨了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同与融合。书中所收录的29篇文章内容涉及文学、哲学、艺术、历史、法治、科学、宗教等众多方面,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作者融通古今,横贯中西,引经据典,洞察深入,以西方为方法,论衡中西,把中土传统经世致用之学和欧美现代后现代理论结合,应用于现实。
书中《西方人文主义这面镜子里有中国人的镜像吗?》梳理了西方各种人文主义景观中众多非人文、反人文、异人文、超人文之处;《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百年汉字演进史》呈现了中国人对语言认识的与众不同及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中西戏剧观念的差异》利用辨析亚里士多德“情节”辞意的方法,来展示中西戏剧观念如何与为何不同;《中西比较文化学到底该比较什么?》通过介绍比较文化研究的思路与进展,说明中西文化上最大的不同;以及《在时间的面相下》《以苏格拉底为鉴》《孟德斯鸠迷惑了中国》《中国人不爱看相》《高冷的西方哲学史已被按倒在地上摩擦了》等文章则论及了中西方在文学、美学、哲学、艺术、历史、法治、科学、宗教等领域的异同和融合。
《荀子·解蔽篇》曰:“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龚鹏程先生这本《龚鹏程:中西论衡》便是要在中西共构的世界中继续发扬这种以西方为方法的讨论,稍为国人解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