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从心理学角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佛曰: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如何来解释相由心生呢?从成语的表面意思来看,相由心生指的是人们内心的世界可以决定外部的世界,也就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所见、所解、所感皆是由他的内心所决定的,这听起来是有道理的。比如民间流传看面相,有泪痣的人喜欢哭,耳垂厚的人有福气,嘴唇薄的人则薄情寡义等等,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又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其实我们生活中所见的这些民间说法,大部分都和我们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的所有经历,都会直接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体验,这些体验与我们的情绪又有紧密的联系。例如,人们的心里的想法把信息传递给大脑之后,人们就会根据大脑的指示做出相应的反应,我们的心理、情绪和状态也会随之产生变化,所以说是相由心生。上述所提到的面相学并不是我国独有,在西方国家也有关于面相学的研究,由于人种的不同,所以得到的结论也是大有不同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外貌能够在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气场强大的人,内心更加坚定。”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内心充满自信的人更美,也更加阳光。而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说道:“随着你年龄的渐渐增长,你的相貌会比你年轻的时候更加精准地反映出你的性格。”以女人为例,20到30岁的女性,魅力受身材和脸蛋的影响,但是到了40岁以上的女性,其内在的修养以及所散发出的成熟的气质更加吸引人,甚至比20到30岁时更加更吸引人。即使我们可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喜形于色,但是往往不能一直伪装下去,总会有一天会把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所以,有时外貌就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整体状态,如果你希望给别人带来不一样的印象,那需要调整的不仅仅需要在外型上有所变化,更要在心态层面开始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理观念。个人性格、生活背景、身体状态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太清神鉴》是明朝期间广为流传的一本书,从手纹、面相、骨骼等方面都加以详细分析。还有其它相书所没有涉及到的如:姿态、眼神、气血、语气、音调、卧姿和脚步的急缓等内容。在古代这属于玄学范畴,但放在现代,这种看相其实属于心理学范畴。一个人的个人性格、生活背景、身体状况都可以对人的精神状态有所影响。例如我们想要找回自信的时候,适当的身体锻炼有利于信心的提高。在没有文字和语言的时代,视觉是人类的第一感官,交流主要靠的就是视觉传递,人的精神状态是可以通过表情和行为而展现出来的。总的来说就是人的精神、个性、心理、情绪都可以通过外貌来表达。心理是一系列的适应器人类的肢体行动取决于大脑所发出的指令,而心理作用是我们从原始时期不断进化发展而来的一项心理机制,这一机制被称为“适应器”。心理机制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活动,所以,人类的生存不能忽视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些都是心理机制作用下的结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每个人的生存都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并不能通过单一的表现形式而体现出来。“相由心生”更多强调的是由内心产生的相,也就是说我们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面部表情,喜怒哀乐均形于色,表情其实也是表达内心态度的最直接的方式,也可以是情绪的一种宣泄。例如我们在遇到烦心事的时候,经常会唉声叹气,眉头紧锁,在这同时我们身体内的“应激激素”也会随情绪而提高。不自信的人们总喜欢躬腰低头,不敢和别人对视,这样的人,旁人只要通过他的形体便能对他的性格了解一二,反之自信的人都会挺胸抬头,充满活力。“相由心生”中的“相”就是一个人整体的形象气质,如果你想要从气质上有所改变,就需要你兼顾内在与外在的情绪管理。作者

汤米编辑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Visionresearch》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