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自东汉张道陵天师创立,距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了。道教以“道”作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它是宇宙之中的最高主宰,也是世间万物的本源。正所谓“甘露不润无根草,大道不渡无缘人”,具有玄妙文化的道教讲究一个“缘”字,与道有缘的人,身上往往带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特征。
道教劝善典籍《太上感应篇》写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灾祸和福报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自己造成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它们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你。道教认为,如果与道有缘,请不要伤害这四种人,否则会有损福报。
第一种:有恩于你的人
人生在世,我们要懂得感恩,这不但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是人性善良的一种表现形式。道教的早晚课经文中有那么一句:“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无上道。四恩三有均利,十洲三岛任逍。”道教认为,父母和老师都是有恩于你的人,不可以伤害他们。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在传统的中华文化里,儒家、佛家、道家无一不将“孝”作为最重要的行事准则之一。佛教将父母认为是心中最大的佛;儒家将“忠孝仁义礼智信”作为文化核心;道教更是将孝道作为修行的途径。人这一生,唯有父母的养育恩情比泰山重,我们要常怀孝心,孝敬自己的父母。道教认为父母恩重,难报难量。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向我们传道授业,这份恩情也是值得铭记的,伤害他们有损福报。
第二种:出家修行的人
道教的出家人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作为修行准则,他们在通过性命双修、辟谷服气等方式,最终实现长生久视之外,还把济世度人作为重要的修行基础。出家人并非人们想象的那种隐居山野,不问人间俗事,而是将积德行善作为一种修行。正如《太上感应篇》所写:“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想要成为天仙,就需要完成一千三百件善事;想要成为地仙,需要完成三百件善事。出家修行之人也会融入到普通人之中,继承祖师爷的衣钵,将善行发扬光大。
第三种:敬畏生命的人
《道教义枢》有云:“一切含识乃至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也”。道生万物,同时“道”有存在于万物之中,即便是昆虫草木也都有“道”,这也是体现了道教对于生命的敬畏。正如《道德经》所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祖老子认为人与天地和谐相处才符合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也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另外《西升经》也写道:“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敬畏生命,人生在才有意义,社会也会更加的和谐。
第四种:阴德厚重的人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就是暗地里行善而不为人知,相较于阳善,积阴德更能得到福报。阴德厚重的人,往往是积累了无数的阴德,甚至在传统文化的面相学里,如果一个人的阴德厚重,那么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脸上会有阴骘纹。阴骘就是阴德的意思,脸上有阴骘纹的人,大多是通过积德行善形成的,善事做多了,阴骘纹就会出现在脸上。对于那些阴德厚重的人,我们不能去伤害他们,否则有损自己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