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30出毫40亡,50出毫命方长,

民间,有一种充满争议的学问叫面相学。

古代,人们奉行的主要是古典哲学的阴阳五行体系,认为,万物都有迹可循。

只要把握规律,就能够从一个人的面部特征来判定他的富贵贫贱以及命运的休咎变化。

相学指的是根据长相、气质、音容笑貌来判断和预知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

这一切凭什么可以测算到呢,从宇宙法则上来说:

宇宙是全息的,任何一个存在都如条码般印记,都记载着过去和未来的信息。

如果察觉力足够,任何一个存在和细微之处都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

回到宇宙的本体特性来认识,任何的存在都是走向虚无的。

任何一个记忆都在寻找自己的未来,同时显示自己的过去,这是宇宙的法则,也是人的法则,是天人合一。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谚语,意思是不懂得天命,就没有可能成为君子,也可以理解为不通达世理就不能成为君子。

黄石公的《素书》也曰:“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意思即是,大智者应了解盛与衰的规律,知道成与败的时间,审视好与坏的时势,知道去与回的时机,把握时机,适时而为、顺势而动。

命运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客观存在实际就是指生命状态的个别性、特殊性,每个人生下的命运就不同。

命运问题始终是困扰人生的大问题,命运处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命运肯定存在,因为人之生活、前途确实存在外在的非人力可把控的偶然性因素。

如何注意、懂得、认识、重视偶然性,要利用或抗衡这种偶然性,或不为其左右而在偶然性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必然性,这就是安身立命,这样就不会做非分之想,就是君子之所为了。

除了推测一个人的富贵贫贱之外,预言人的命运和寿命也是面相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几千年来,各个时期的“面相大师”在对各种人的面部特征以及人生运势进行经验总结。

一些地方,面相之术的结论也拥有一定的适用性,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例如老祖宗就曾说过:“30出毫40亡,50出毫命方长。”什么是出?这句话有道理吗?

所谓“出毫”,其实就是眉中长毛,是为“眉毫”。

宋·袁文《瓮牖闲评》卷一:“谚云:眉毫不如耳毫,耳毫不如老饕。故苏东坡作《老饕赋》。”

有人以为能享长寿和面相有关,眉上有长毫,耳上有毫毛,都是长寿相。

可是古人早说过,“眉毫不如耳毫,耳毫不如老饕”,面相上的毫毛,远不如老年的能吃能喝!

《文子》说“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可以说深得“养”的三昧。

古人认为,如果一个人30岁时长出眉毫,是不好的象征,而如果到了50岁才长出眉毫,则能够长命高寿。

因这门学问比较深奥、神秘,人们对此门学问缺乏正确了解,这便给了江湖术士有宽泛的招摇撞骗空间。

一些“大师”当中不乏游手好闲的小文化人或粗通一些易理知识的人,号称懂八卦、会看手相面相、能解灾避祸,招摇撞骗,凭三寸不乱之舌忽悠赚钱为生。

学问不足但为了谋生惟夸夸其谈、故弄玄虚,搬弄些模棱两可的话语,扯上些迷信的东西,以此自圆其说;还有甚者以帮人化解为由刻意夸大一些因素(比如名字之类)对人命运的影响力,籍此牟利。

由于人们对这门学问缺乏正确的认识,兼且社会上装神弄鬼、故弄玄虚、招摇撞骗的“大师”泛滥,久而久之便使这门学问蒙上了迷信色彩。

然而,这些说法并没有真正可靠的科学依据,只是古人的经验总结。简单地将其归咎于面相,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有人说,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这是缺乏本质上认知的看法,人的主观意识左右不了自然规律。

预测的本质是以阴阳变化为原理、以五行生克制化为法则,是教人趋吉避凶的一门学科。

不要认为算命什么都可以算得准,其实算命术没那么神奇,也不要因某些测不准就全盘否定这门学问,对算命这门学问要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

古人对占卜算命痴迷是因为《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古人认为,微小的改变会对未来有很大的影响。

对此,大家是怎么认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