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在古代人的智慧里,是和修身密切相关的,是传统道的一种技。
今天不铺开论述这个话题,在前面很多文章里面,已经表述过,今天简要讲一下这个理,进而讲一下自己在习练中的感悟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古典书法的简要发展
更早的古代,书法是和神识有关的,我们身体本就有的元神,这是随着个体的欲望而蒙蔽,我们简要的用心来表达,也就是说书法实质是心学的范畴,而不是写字认识,交流的范围,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书法文字的范畴反而越来越凸显,过去更早些时候是表达心的技法,演变成对欲望的临摹,这是衰退的发展过程。简要说几个发展阶段,仅是个人总结
1,魏晋以前注重理,这个理,是天地变化之理,其理在阴阳八卦学,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天地初创的规和矩的理,这个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表述,理之下有术,和数。这三者要区别来讲,这是从无极到太极的天地演变智慧,是靠心悟,而非聪明智慧能通达,打从立禅,修道等都可,为人也有人道,达到极致也可略窥一二,自古圣贤皆知。
2,魏晋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是理的发展的高峰,追过更自然的天地之理,自然之道,遵循文字创立的理,我们人书写的方式只是在表达这个理,书写是用心的运动,潜意识的活动。修道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的途径,也就是开悟,明心见性的过程,放弃身体后天的感知,通过个修道达到先天我的显现,而毛笔可以独立的存丰,因为这个心就是笔,笔就是心,这是普遍的平等,毛笔感同身受,毛笔自己有自己的意识,这个意识就是人的潜意识,所以毛笔是自运而非我这个人的自知。其运动的基本轨迹,或者说外在表现,是以规为出入,以矩为进退,形成了不同的势,势就是气的鼓荡,这个鼓荡离不开天和地的范围,书法中用八面锋来表达,当然这个八面锋还是唐代的一种称呼,真正的是更多的八面,是多个立体八面的,多维度的范围,古人用大无边际,小到无形来表达。
3,理之下自有术,术就是法的范畴,在唐达到鼎盛,其实这个过程在理的魏晋就已经有了,包括执笔的方式,包括笔势等等。这里重点讲一个执笔方式,还有笔势,现代人探寻古人的书法奥秘,多用笔法来表达,其实笔法的概念主要在唐代,过去人只讲势,此势,是理解书法奥秘的关键,现代人黄简讲了笔势,可惜的是讲的一塌糊涂,照猫画虎而已,势在蔡邕的九势讲得很清楚,读懂此九势,并学会运用,你就能会心法,进而实现毛笔自运,势是表达理的关键之法,势,可以用气来理解,古代的面相学,传统武术等都会讲到这个势,你看中医还有讲气的概念,这是和现代科学格格不入的,但是确实是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上千年的,我们永远否定不了这些存在,要想获知书法的真正奥秘,就必须客观的承认这个存在,研究实践,你才能够真正感悟通达,进而理解书法,书道,书意这些概念。得机得势,是毛笔运运的轨迹,其根基在文字创造的那个理,这个理和前面说的阴阳天地变化之理完全一致的,也就是永远离不开道的范畴。唐代的基本框架就是,执笔方法,笔势,结字或者裹束一个字,进而有行,通篇等叠字成行等法,把一个字用九宫之法来细分,也就是用具象的东西在表达多维度的本来的天理,这是技的大总结时,但同时也代表着理和神识的消失。
4,所以到了宋代,以赵孟苏东坡等为首的书法家,倡导恢复古典书法,他们从意的角度切入,这是符合接近理的,因为理的训练过程是寻求人之先天神识,你看古代拳理,讲浑圆之理,讲天地初创时太极的状态,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这个意的重要思想,形成身体形态之外的是一个意体,意体指挥形体的运动,意体先从浑圆的太极形成,进而模仿天地万物的变化形态,所以有了对王羲之如龙之运动,以此你再去理解李斯的书论,也会明白古人下笔如鹰猎物,行笔如虎扑食,这是意和形的结合过程。所以宋以意体的训练为主,西方叫做潜意识,这是和古代中国的意是一个意思。
5,明清代不包括民国以后后,民国以后完全是写字,表达文字的交流工具这一种形式。清代讲间架结构,讲的是人体的间架结构,进而运气书写,也能通那个理,形成那个意体,到了后期康有为和包世臣,更注重执笔的姿势等来强化训练让毛笔也能实现自运,从而表达世间万物变化。
以上只是简要梳理,实质,每一个阶段拿出来铺开讲,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法史,后期会用单独来讲。既然书法是心法,是修心的一种技。我们就讲一下如何修心,修心,个人主要从打坐静观,还有古拳法的站桩等来练习。
今天简单来说站桩的一种,如何恢复元神,那个本我
从古至今,站桩和打坐都一直是练习术的基础,特别是在传统武术中,对于站桩上升到了非常高的地位。我们的身体在刚出生时是处于一种与大自然相融入的状态,但是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受到欲望的变化成长,身心受到污染,进而迷失了那个本我,我们以后天形成的我而沾沾自喜,有了七情六欲。站桩能够让我们尽快的恢复,进而接近本来的我,这个原因和道理要通,要信。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句古人的名言,告诫我们,要先把自己修好,自己的心找到了,你才能有变化,才能变化成龙的心,鹰的心,云雨的心,这一点个人练习过程中已经感知过,到达过,此处绝非痴人说梦。
此站桩要领如下:首先,站桩止光要与周边特别是前面的虚空相合,眼睛所见之处,见而不见,这里有一个决窃,你可以深度找一个3D立体图,来感受这种见而不见的过程。面部要像佛像一样,笑而不笑,看上去像是笑的,实质并未笑,如何感受这个过程,你可以去看鱼的呼吸过程,嘴和腮的配合,你就理解了。前面我们通过眼的见而不见和前面虚空相合,耳机要听后方,如后面的虚空相合,保持这个状态,忘记做这个过程的方法,双腿分开,与肩膀同宽,跨往下坐一下,先是虚坐带动跨实坐,以大腿面松为紧要,何为松?不受力的感受为原则。
胯和脚之间要形成一点弹性,如何感受,我们小时候玩的弹力球,上面系一根绳,这就是胯和脚弹性的感受。所有的这些动作要离不开上面的眼和耳的不动,只是用感知去做这些事情。头还不能丢,眼神和动是那种不动不落的状态,以腰为中间上下相随的状态,腰分为上下两部分,如同中间隔断一张纸,上下是两块磁体相互吸引到一起的状态,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活腰的原则方法。
再一个要领,膝盖要有上提这意,手自然的放到身体两侧,初练阶段,可以意想自己处于水中,如鱼不起不落,寻找那个中,这个中与大地相边,上与天空相接,这才是真正的中,而毛笔的中后面会讲到,真正的中,不是物理意义的几何体的某个中间,也不是拳法中的单纯的重心的问题,它更是一种状态,一种浑圆的状态,我们就是要通过训练守住这个中,实际书写时只不过是在用这个中,运用的过程是要藏中而守中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