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越好看的人,智商就越高心理学解析长相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以貌取人”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比较不恰当的接人待物方式,因为一般认为,个体的外貌与其内在往往并非是存在紧密联系的。

有许多人虽然其貌不扬,但是为人却十分亲切温和;还有的人虽然看上去长得十分英俊,但是其行为却十分猥琐,甚至为人所不齿;再加上现如今医疗整容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人的外貌可以在后天通过技术手段,达到一种“随心所欲”的变化。

所以,简单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貌就对其性格甚至人品做出判断在现如今社会之中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合理,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就完全没有联系。

我们知道,在科技和科学水平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往往通过一种唯心的、原逻辑的方式去将个体的外貌与内在进行联系,这种联系往往是“站不住脚”的。

比如说西方的颅相学(Phrenology),便是源于古希腊的一种基于医学当中样本搜集的唯心主义学说,比较武断地将外貌与性格联系起来,用今天的价值观去判断,是一种绝对的“伪科学”。

源于中国的面相学同样也是一种经验的、唯心的学说,单纯地将人们的五官类型与不同性格类型没有依据的联系起来。

其实这一话题放在今天,不妨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进行审视。我们会发现,个体五官的端正程度,与其智商水平之间是成正相关关系的。即五官越端正的人,智商越高。

“镜中人”与现实情况

关于个体智商与外貌之间的联系,我们要探讨的其实并非是一个绝对的、不可逆的决定关系,如果非要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自变量”,那么结果是徒劳的。

很多时候的情况是,当你首先发现一个人的智商很高后,再去审视其外貌时,就会认为其外貌很出众、五官很端正,有些类似于我们平时说的“越看越顺眼”。

这种情况下就涉及到一种“镜中人”或是心理学当中的奖赏机制的知识。

所谓“镜中人”,指的是当个体在接触一个人时,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会以一种类似“照镜子”的方式去进行审视,亦即在很大程度上,其此时所看到的形象有很大的“映射”意味,是掺杂了自己想象的一种形象。

所以当个体去看另外一个人的外貌时,很有可能是已经“先入为主”了,由于对方的智商或者是其他方面十分出色,所以就会自然而然的代入这种认知,在心里给对方的颜值“加分”。

而所谓奖励机制,指的是当个体神经受到能让机体愉悦的人与事时,会产生一种能够让自己快乐的情绪,以此来作为一种“奖励”。

同样,当个体发现某个人拥有出众的智商或者是端正的五官时,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开心的情绪,之后自动将其形象“脑补”完美。

比如说一对情侣,假如女方因为男友端正的五官而爱上对方,那么在之后长久的相处之中,她也会渐渐认为对方是哪方面都十分“完美”的人,智商也是一样。

简而言之,一个人的五官端正程度与智商水平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补充的机制,当二者之中有一个十分突出,外人会在心理机制的影响下,自动将另外一个“补充”完整。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HaloEffect)是一种心理学当中比较重要的机制,有时也被称之为“光轮效应”、“光环效应”,指的是个体会在社会交往当中,出现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判断。

美国心理学家H.凯利、S.E.阿希曾经主持过一项社会调查研究,他们组织了许多年轻人,将一百张陌生人的照片展示给参与者看,并且询问对方,对于照片中人的智商怎么看。

研究结果显示,照片中那些长相更加出众、颜值突出的人被认为是智商更加出众。

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想要回答“对方智商高低”这种没有根据的问题,就只能通过对方的外表来进行一种“以偏概全”的猜测。

这一实验更好的佐证了“晕轮效应”的存在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脱离社会独自存在的人是不存在的。当我们身处社会和群体当中时,晕轮效应便是我们常常会陷入的一种境地。

当你与一个原本你认为其智商水平并不出众的人相处久了之后,由于其出众的颜值、端正的五官,以及“日久生情”的相处,往往会对对方的智商水平有所改观。

这就会让看到一种“五官决定智商”的现象,但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有一定心理学知识作为支持的,并非空穴来风。

智商的发展特性

我们应该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智商”其实是一个会变化的范畴。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这一词汇,但是智商并不是固定的,其含义是个体在某个时间段,其智商水平在同龄人当中所处的地位。

智商高的人往往是那些相比于同龄人而言,会更加聪明一些的人。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商有可能是会变化的,也就是俗话说的“开窍”。

同样,五官也是会变化的。除了某些难以改变的面部特征,其他的诸如眼睛形状、嘴巴形状等等,可能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例子:小时候比较胖、且其貌不扬的“小胖子”,在年龄增长以及减肥之后,清秀的五官会十分显眼。

所以,无论是颜值还是智商水平,都是会产生变化的特征,我们不应简单得以确定的眼光去看待。

总之,在一个人眼中,他人的颜值,尤其是五官端正的程度,是与其智商之间存在联系的,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也许不是确定的,在社会生活之中应当清楚这些联系,切莫以偏概全。

-TheEnd-作者

汤米编辑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A.,Scholl,S.G.,Bless,H.().Beautifulmesseffect:Self–otherdifferencesinevaluationofshowingvulnerabilit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