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高情商就是会说话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呀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58.html
在这个社会生存,与人交流是我们最最最基本的能力。而认识一个人,从陌生到熟悉,都有一个过程。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聊天方式。尽管我们没必要让自己成为沟通专家,对谁都能够搭上话,但当我们面对一些基本情况时,至少也懂得怎么跟别人交谈。所以,掌握不同情景下的聊天技巧,不管我们置身于什么场合,跟别人交谈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足。以下六种基本的聊天状况,我们经常会遇到,学习一些技能的技巧,就能让我们随时掌握主动。学会如何开始寒暄不管是跟熟悉的朋友聊天,还是跟不太熟悉的对象谈话,我们都需要建立一个情感联动的切入点。有了这个切入点,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打破彼此情感上的隔阂。而寒暄,就是构建这个情感联动切入点的最常用方法。寒暄相当于聊天的入门券。你拥有这张入门券,跟别人的情感联动就会更自然,反之,你们的聊天就很容易引发尴尬、难堪等情绪。换言之,寒暄的作用,就是为了建立恰当的聊天氛围。当这个聊天氛围建立起来,大家才会用更为放松、融洽、熟络的情绪去交流。而一般来说,寒暄的手段可以分为四种:第一,以对方的近况作为切入点;A:大明,好久没见了,最近在忙什么?B:都是忙公司的事情,都没时间休息了,你呢?第二,以对方身上的显著特征作为切入点;A:哇,这么久没见,没想到你壮硕了这么多啊!干嘛去了?B:我最近去健身嘛,办了健身卡,每个星期去两次,都坚持一个多月了。第三,根据你所了解到的信息构建切入点;A:咦?怎么在这里见到你啊,看你的朋友圈,不是说要去泰国旅游吗?B:没去成啊!原本是这样打算,但突然家里有急事,只能下次再去了。第四,从彼此的共同点构建话题;A:小兰,很高兴见到你啊,没想到你也喜欢来逛书店啊!B:对啊,我平常也有阅读的习惯,今天有空就来书店看看有什么新书啦!打招呼是寒暄,关心对方近况是寒暄,看到别人买了一台新手机,也可以去寒暄。无论是在街上碰到朋友,还是在其他场合接触一些认知的人,懂得怎么同各国寒暄构建情感联动,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懂得根据反馈扩充聊天话题寒暄是入门券,当你入了对方聊天的心门之后,接下来就到正式的交谈了。毕竟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简单的寒暄上,否则寒暄完了后,突然找不到话题,大家就很容易面面相觑,尴尬了。这时,你就需要根据寒暄所得的信息,进一步去扩充聊天话题。扩充话题的方式,大致上有两个基本的做法:1,适当提问(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2,偶然讲述(谈论自己,谈论别人);提问的作用,就是为了获取话题未知部分的信息,而讲述的作用,就是针对已知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补充交谈信息。在谈话中,这两个方法要穿插运用,不能一个用到底,否则前者就好像“查家宅”般的烦人,后者就是自说自话,忽略他人。例如:你:小兰,很高兴见到你啊,没想到你也喜欢来逛书店啊!她:对啊,我平常也有阅读的习惯,今天有空就来书店看看有什么新书啦!你:真的吗?挺让我意外的,没想到你平时嘻嘻哈哈的样子,私底下居然有这么文静的爱好。(针对别人的情况进行讲述)她:谁说嘻嘻哈哈的人就不会看书啊,我每个月至少会看完一本书的。你:不得了啊!那你平时都是看什么书呢?(适当提问)她:心理学方面的科普类书籍吧,我喜欢看一些能够触动人心,深入探讨自我的书,可以让我更好了解自己。你:好了,我以后都不敢得罪你这个心理学专家了!(讲述自己的看法)想要扩充话题,你就要懂得什么时候要向对方提问,什么时候进行自己的讲述。也就是说,从发问当中获取交谈信息,然后针对这个交谈信息,讲述自己的观点。这才能构成自然的聊天。如何流畅地表达你的观点对于很多人来说,提问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对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说超过三句以上的话,就很容易说得磕磕碰碰,无法顺利进行表达了。在日常生活当中,说话不顺畅的原因有三种:1,对说话有心理恐惧;2,急躁地想尽快把话说完;3,还没生成表达的思路;怎么解决它们呢?对于第一点,最重要的是加强你的自信心,用一个大方、自然、平等的态度去跟别人聊天,不要害怕。而第二点,就是锻炼自己有节奏地放慢说话的速度。这里重点来说说第三点的问题。很多人之所以无法进行顺畅的表达,是因为他们这种“不顺畅”的表达定势,已经变成他们的习惯了。只有矫正这种错误的表达定势,学习正确的表达思路,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而正确的表达思路,常用的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根据首句作为表达的导向;所谓“首句”,就是我们说出来的第一句话,也是我们表达的中心观点。只要顺着首句的意思一直往下表达,就能完成整个表达。我们熟知的“金字塔表达法则”,就是这个表达方式,第一句话就是中心观点,以此作为表达方向,接下来的每句话都围绕它做阐述。如“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成为富人,因为这需要运气的加成”,这是首句,以此作为导向,接下来你就围绕着它去解释,为什么你有这个观点。只要你后面的话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去说,就很难会“跑题”了。第二种,以句与句的接龙方式组织语言;我们都玩过“词语接龙”,而“句子接龙”,就是相似的运用。当你说出第一句话后,第二句就顺着上一句的意思接着去说,第三句又顺着第二句话的意思接着去说,如此类推。如“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成为富人,因为这需要运气的加成”是第一句话,那么第二句,就可以根据第一句话的意思继续说出可以”这个世界上的穷人,难道都是不努力吗?难道他们都是活该穷的吗?很多穷人也付出努力了,却依然还是穷人。“第三句话就可以根据第二句话的意思,接着说:“说到底,运气还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我们当然要鼓励努力,但忽略运气说努力,只是耍流氓而已。”不管你每一句话怎么说,只好句与句之间的思路是相通,意思的相连的,你这番话就顺畅了。学会高情商地说话聊天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的。也许你不小心说错话,或者开了不该开的玩笑,不管什么原因,这些错误的谈话,都会引发尴尬,触动他人的情绪。如果你经常犯下这种错误,你就很难称得上是一个高情商的人了。那在社会交往中,什么样的的聊天才算是”高情商“呢?下面四点,只要你懂得有意识去避免,就算你无法说出一些沁人心扉的暖心话语,至少也不会给人低情商的感觉。1,考虑到彼此的身份;2,顾及到对方的自尊;3,不要损害对方的利益;4,避免勾起对方不好的情绪;例如对方是前辈,你请求对方说:“老师,你把昨天的教案给我复印一份好吗?”这句话就没有估计到对方的身份了,看似是请求,但你却没有权利要求对方为你做事,对方也就没理由特意抽时间为做这件事。这种谈话,明显就越界了。再如对方没头发,你就开玩笑说:“光头很好啊,下雨都不用吹头发了。”你以为这是开玩笑,但万一对方介意自己光头,你这种话就没有顾及到对方的颜面,伤害了他的自尊了。而你懂不懂就叫别人请吃饭、请喝东西,拒绝还说对方”没良心”之类的气话,这种损害到对方情感和物质利益的话语,就会让人感到讨厌。至于最后一种就不用说了,对方家里有人过世,你安慰别人说“人生自古谁无死啊”,这种看似安慰的言语,只会更加容易勾起对方不好的情绪,尽量不说,或者谨慎去说,才是高情商的做法。有些话,没必要说就不要去说了。当你意识到自己真的得罪人了,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诚的道歉,说声对不起。真诚地表示歉意,比起任何的语言技巧更有用。如何应对刁难当然,就算你说话很真诚,也难保别人不会得罪你。我们可以高情商地聊天,对方未必就能够如此去跟我们聊天。所以当遇到对方无理的刁难,我们就不要被动接受,而是要主动做出反击。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刁难,其核心的处理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化被动为主动。《孙子兵法》说的“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这个。要懂得把被动的处境,变为主动的掌控。否则当别人骂你蠢时,如果你不做出应对,被动接受,你就只能“吞下”这个嘲笑,承认自己比说话者蠢。为了扭转这个局势,你必须要反驳对方。怎么做呢?一般都是按照对方的逻辑制造相同的话语,以此返还给对方。看看著名的童话大王安徒生是怎么做的?安徒生平素衣着极为简朴。有一次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个路人笑问他:“你脑袋上边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面的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安徒生的笑话将路人讥笑他的话里的“帽子”和“脑袋”互易,巧变语序,既戏弄了这位好事者,又解脱了困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对方刁难你,肯定会有他自己的逻辑。只要你能够找出当中的逻辑漏洞,你能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里说的“刁难”,尽管是指那种恶意针对他人的言语,但有时候朋友之间的玩笑,也是适用的。例如你朋友打趣跟你说:“我觉得我们根本不是好朋友,因为你都不主动请我吃饭。”对方的逻辑就是“朋友”和“吃饭”之间的关系,你就可以抓住这个逻辑漏洞,化被动为主动,反击说:“是啊,这就是好朋友啊,毕竟不请吃饭,不是我们两人的共同点吗?”反驳对方也没有请你吃饭。怎么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多看一些跟逻辑有关的笑话,分析例子所运用的技巧,久而久之,就能够熟悉了。聊天的注意事项你说出来的话,就塑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说话的姿态是粗鲁无礼,你留给他人的印象就是粗鄙、低俗;如果你说话的姿态是大方得体,那么你就会给人一个斯文、有素养的感觉。想成为一个好的谈话者,你必须要注意自己是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去说话的。其中,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不要过度表达;什么是“过度表达”?当你说出一些情况没必要的话语时,就属于“过度”了。例如你女朋友做菜不小心打翻碗碟,你关心对方说:“你有没有事?受伤没有”这就是情况所需要的恰当的表达。但如果你在基础上,继续说一些超出情况所需的话语,如“你怎么就这么蠢,做个菜都能打烂东西”,那就属于过度表达了。一个好的谈话者,会懂得控制好自己表达程度。第二,不会过分解读;我们都会对别人的话语进行解读,这很正常。但如果你以超出当下情况的设想进行解读,就很容易犯下“过度解读”的错误。例如你跟朋友打招呼,朋友只是简单回应你两句走跑了,而你把朋友的回应,解读为对方对你不礼貌,不够朋友,导致自己心情受到影响,这就是“过分解读”了。你可以会因此而说出一些不必要的话语,去批评朋友,这又会导致过度表达。平时说话注意这两点,就算你无法成为一个侃侃而谈的人,也会留给别人一个“会说话”、“会聊天”的感觉。如果聊天让你感到很难,试着按照这些方法去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