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从古至今国人对于自己的身体都十分的爱惜。尤其是古人,将身体看重为自己的父母的性命,伤害身体的行为,就是不孝顺的行为。在古代,要是剪掉自己的头发、伤害自己的皮肤,那就是异类,会被所有人指指点点。
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孝敬父母已经成为人们骨子里的使命。当时,平民子弟要想出人头地,不仅要有考取科举的才能,还要有孝敬父母的廉举。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就充分展现出了孝顺的重要性。其中的举孝廉,就专门找那些所谓孝顺、廉洁、高尚之人。
身体受之父母,儿孙必将珍惜。古人的“身体重要学”一经推出,就衍生出了很多其他的相关说法。其中,古代流行的看相,就与人的身体有很大关系,并且还流传出了一种说法“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两毛腿”。
一、源远流长的面相学
从春秋战国起,就流传着关于人的面相与命运相连接的说法。当时,人们信奉天,认为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自己一生的命运。那么这些命运我们如何能知晓,关键就是从人的面部去找答案。古人认为,人与人之间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又不完全相同。
因此,每个人的命运就藏在这些不同之处中,“面相专家”能通过他们的眼睛、鼻子、嘴巴、皮肤、毛发,慢慢破解其未来的发展。例如,远古时期人们就传言,皇帝有龙形,尧舜眉眼异于常人。这些在古人的眼中,就是“天命之子”的象征。
二、相由心生
佛曰“相由心生”,每个人的面相跟他内心的思想状态、精神面貌有很大的关系。古代著名宰相裴度,在未有成就之前,曾经遇到过一位高僧。这位高僧观他的面相,发现他嘴角有一根奇怪的纹路,因此告诉他这可能是饿死之相。
然而,跟命由天定不同的是,佛学认为面相可改。于是,这位高僧告诉裴度,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去官场上打磨自己,才可以打破现在的死局。再过几年之后,裴度遇见高僧,已经一改以往的萎靡之相。他如今精神焕发,目光炯炯有神,怎么看都不是将死之相。
在佛教的观念当中,面相一学其实并不绝对,他主要是由人的精神状态所影响。在我们当今社会来看,也能够发现不同经济条件的人,他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面相看起来也会有所差异。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他们的面相又会有所改变。
例如,经常感觉到苦闷、烦躁,人生不如意的人,也总是皱着眉头,一脸苦相。再看一些性格乐观、爱笑,逢人就打招呼的人,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眉头也舒展,看起来就很阳光。另外,人逢喜事精神爽,好事发生也能让人面相发生改变。
三、“腿毛”说法有误传嫌疑
要理解这句关于“腿毛”说法的俗语,就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封建统治时期,人与人之间是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的。贵族和平民之间,生来就有壁垒,永远无法跨越其中的鸿沟。农村们日日操劳,呕心沥血种植粮食,最后全进入了这些贵族的口中。
跟古代贵族的夜夜笙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不同的是,农民几乎每一天都要顶着烈日、逆着风雪进行辛苦劳作。在长时间的磋磨之下,农民们原本腿上的毛,也渐渐地褪去,成为了后一句“无福之人毛两腿”。这个毛的原词是“忙”,形容农村的辛苦。
后来被人传扬之后,这个“忙”渐渐被传成了“毛”,一直误解到今天。贵族子弟不需要像农民一样劳动,只用享受他人的照顾,享受最后的成果即可。他们没有经受过风吹雨打,自然腿毛也不会因遭受磋磨而褪去,所以生长得十分旺盛。
但这种说法,完全是因为先有等级之分,再出现的有福、无福说法。腿毛每个人都有,根据不同的分泌情况,每个人的茂密程度不一样。很多农民曾经的腿毛也十分旺盛,只是经历过了太多的劳作,才慢慢变得“没有腿毛”。因此,这种说法不成立。
总结:
古人习惯口耳相传,将所有的故事和看法记录下来。但是,这种口头传承的方式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容易误传。每个人对一件事物的理解都不一样,在传承中还容易加上一些自己的观念,将整个事件夸张化。最终,就导致一件小事传成大事,一个说法传出好几个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