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道曾国藩是晚清重臣,尤其是其晚年,铲除太平天国的势力以后,他的权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因为他身处官场和职场的中央,他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些非同一般的理解。
后来,曾国藩曾写过一本书叫做《冰鉴》,这本书专门阐述了他对识人认人的看法。书中包含七个方面,声音、容貌、骨相、情态、须眉、气色、刚柔,是集心学、易学、心理学等为一体的一套复杂的识人系统。
其中,他对声音识人这一块颇有心得,一来以声音来洞察人心,技巧简单,二来,晚年时的曾国藩视力下降非常厉害。即使对方站在他面前距离不远,他也无法看清,因此,他更喜欢以声音来判断人的性情秉性。
曾国藩对声音有着独到的见解,我们可以来讲一个他的案例。
35岁时,也就是道光25年(公元年),曾国藩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讲学士署詹事府右春坊掌印,虽然这个官职只有四品,但是相比别人却能经常见到道光皇帝本人。
一时间,曾国藩的地位非同一般,很多人想要巴结他,甚至有很多官员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曾国藩身边,想让其调教一下。
那时,尽管曾国藩收了很多的学生,里面不乏名门望族世家的孩子,但是他收学生有很严格的标准。如果,达不到他的要求,即便给予他千财万贯他也不会收。
这其中,有一个学生倒是让曾国藩一眼相中,十分喜欢。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李鸿章。
李鸿章的父亲叫作李文安,是刑部郎中,和曾国藩过去有些源源,但是两人交往并不平凡。
李鸿章第二次去进京赶考的时候,找到他的父亲,希望他为自己寻觅一位良师,指点一二。李文安看到儿子这番上进心,他内心激动不已,于是,他想到了曾国藩。
原本,他随身带了两银子前去拜访,但是见到曾国藩以后,他没想到曾国藩那么快就答应了。
当时,曾国藩只是简单与李鸿章交谈了几句,就当机立断此人以后必有出息。
那么他是如何判断的呢?
曾国藩后来在相关的回忆里面写到说李鸿章这个人身材挺拔,五官端正,举止得体,文雅大方,其人声音洪亮清脆有力,必定会大富大贵。
在另一部关于声音识人的著作《麻衣神相》里面,也有相关的描述:
声音清冷如涧中流水者,极贵。
就是说一个人的声音清明有力,朗朗动听,就好像山中流淌的泉水一样,这样的人绝非常人。
实际上,声音的音色是一个人的表象。
它还反映了一个人的实质。
比如曾国藩从李鸿章说话的声音里面感受到了什么呢?
第一,他认为这个年轻人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且不是妄自菲薄,好高骛远之人。
第二,他看出了眼前的年轻人勤奋好学,又踏实本分,有上进心。
第二,李鸿章谈吐不凡,善于交际,容易在职场中吃得开。
这几点分析以后,曾国藩对李鸿章本人也有了大致的判断。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曾国藩对李鸿章这个学生也是厚爱有加,不仅单独给他开小灶,讲解四书五经,人生哲理,还密授其为官之道。
李鸿章这一辈子尽管世人评价他褒贬不一,但其人生成就不在曾国藩之下。
这一套传世的声音识人法则,听起来好像很神秘,其实非常实用。
无论是刚毕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还是职场奋斗多年的高层,游走商场几十载的老总,都可以看一看。
有些方法未必%有效,但是可以作为一些参考,帮助自己更好的在社会中立足,找到生命中的贵人,把握机会。
这个专栏《曾国藩认人识人的最高境界:听音识人》专门讲解的就是声音识人的技巧。
本专栏不仅仅会解读曾国藩的识人方法,还会结合书籍《麻衣神相》一起介绍,告诉我们如何从声音来观察一个人,并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
希望这些小小的故事,会让你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更好的抉择。
有时机会很重要,但找到合适的人更重要,所谓事半功倍,只有用对了合适的人,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