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预测学的核心,就是外界事物形态等信息对应事物发展变化结果的模拟。这种模拟方法,最初可能是阴阳八卦理论。
古人对于阴阳消长的认识非常早,据说伏羲时期,大约年前,就有初步的研究了,甚至据说玛雅人也有类似的八卦图形,体现了对阴阳的认识。
早期的阴阳理论,与天文观察和季节研究是分不开的,它的主要运用也在于人的生产生活方面。阴阳理论应用到预测学上面,形成系统的方法,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
今人也不可能完全知道原因了,其他地域的古人虽然也有很多的预测方法,但是都没有形成系统的对应法则。至于任何一个事物的形态,为什么可以用来对应另外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是一个现在无法解释的原因,在后文预测释疑中,将进行简单的探讨。
阴阳系统里面,首先形成的当是八卦系统,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八重叠为六十四。这就是六十四卦的来源。就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那段话所讲述的。至于八八想重叠,这个做法,现在很难弄清楚原因,但是在干支里面,也有类似的运用。两等分也可以预测,四等分也可以预测,只是结果准确度不同而已,好比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等等去模拟一个圆一样,这也说明,传统预测学的对应法则是一种近似方法。
五行理论,比较可能的来源,是来自阴阳再分之后得到的四象,也就是二分为四之后得到的。四象对应金木水火,而土居中,因此五行不是均等的,关于五行的细节问题,后文预测释疑也将探讨。在五行的范畴中,形成了后世运用极广的一种符号,就是干支。传说干支起于黄帝时期,考古来看,商朝已经应用很广泛了,尤其是干支纪时,是传统预测学里面的一个伟大工程。
也是中国天文历法方面的一个伟大工程,这个工程,比长城等事件要壮观和有意义得多。这项工程,是中国传统历史“天人合一”的基础。天干有十,地支十二,轮流配合,体现了天地变化的规律。又创立了年月日时的记录方法,进一步体现了时空特性,甚至还有邵雍等人模仿年月日时创出元运会世,这又是一种探索与推论了。
干支组合代表时间空间,干支的五行属性与发展变化对应于天地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从而将事件发展变化与时空规律统一起来,形成“天人合一”的系统模式。
干支五行之中也包含了阴阳,也可以对应八卦,但是干支与八卦也是有一定区别的,从应用来看,干支的均衡性更好一些,但是八卦起源与应用的时间更长,理论总结更加完备。当然,后世干支的应用更广,已有取代八卦的倾向了。
早起八卦系统的预测方法已经不可考,根据残存记载看,利用四十九根蓍草多次随机分离得到的概率结论来推断事物的吉凶,是八卦系统的较早应用。据说八卦系统的重卦部分经历了连山、归藏到周易的变化,而且后世还有先天后天八卦的区别,关于八卦系统预测的原始预测操作方法虽然难以考究,但是后来成文的周易经文却成为后世推崇八卦系统的经典之作。但是从周易经文似乎是体现了后起的五行干支系统对于八卦系统的影响。
早起以八卦系统为主的预测方法,后来发展为八卦与干支五行相结合,以五行生克干支特性为主进行预测,而八卦信息作为辅助。因此有了西汉时期京房的以钱代筮,形成了纳甲筮法。后期北宋时期邵雍传出的梅花易也是类似的产物。
而在八卦与五行的交接时期,产生了太乙术和奇门遁甲,以八卦九宫宫位为基础,五行干支生克为手段进行预测。大六壬可能更晚一点,则完全以干支五行为主,没有八卦系统的影响。这三种预测方法合称为“三式”,古代有太乙占天,奇门占兵,六壬占人之说,但是后期奇门与大六壬均广泛应用于人事预测,太乙术则应用较少。三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明确记载和运用。面相学起源也不可考,它可以采用经验积累的方式去研究,因此成型也很早,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明确记录。面相相人,其实古代还有相马等诸多针对单独事物的表观预测法,如果观天象则有星象学,起源更早,有天文考察就有星象学,以星象运转变化来推断天地气运时事变化,因此历代朝廷都设置钦天监,以查星变而预人事。如果观地势水土则有风水学,根据人的生活又有阴阳宅的不同要求,除了查看山水外形,风水学大多沿用八卦的框架,而应用五行生克去判断吉凶。风水学在晋朝有专门书籍出现,但是以望气为主的方法则更早,也不属于阴阳五行预测系统。
高山峻岭虚怀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