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心心相印
心心相印这个词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自己可能也都说过。这个词出自佛教,来源于《黄蘖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自如来付法迦叶已来,以心应心,心心不异。”这句话讲的是如来传法与弟子迦叶时心灵上的一种默契,如来说什么,迦叶立马就能理解,并不会与佛的法产生分歧。佛教因以“心心相印”谓不依赖言语,以心互相印证佛理。唐朝裴休在《唐故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也说:“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证知光明受用而已。”心心相印是“传佛心印,”以心来互相验证,觉悟众生本有之佛心,然后自证佛道。因此,心心相印在佛教中表达的是佛法的传授,光靠语言讲解是不行的,光靠念经也是不行的,一定要通过心灵来验证修行。迦叶只要听佛一点,就悟,但众生沉沦苦海太久,心智已被障蔽,很难一点就透。就像现在说一句“善恶有报”,众生听到这个道理就能诸善奉行,诸恶莫作了吗?大多数人不行,只有通过验证,从心灵上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才能明白这句话是对的。所以众生需要别人传法,修行,然后以心相互验证,感悟,这就是心心相印。随着佛教的深入人心,许多术语渐渐流传开来,发挥了别的作用。心心相印这个词向着默契,彼此心意心照不宣,相互知晓。同时,也慢慢成为情侣之间,美好爱情的一种愿望,结婚的祝福语上常会写着祝两人心心相印,白头偕老。因而,心心相印爱如今完全成为了两个人相知相爱的一种体现,意境慢慢变得美好。02天花乱坠
天花乱坠这个词语出自《心地观经.序品偈》:“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形容的是佛讲法玄妙时出现的一种异相,与之同义的还有遍地生莲等。天花乱坠这个词语还有一个典故:南朝时期的梁武帝非常信仰佛教,有一天他邀请云光法师讲法,云光法师讲到《涅槃经》的时候,绘声绘色,天上的香花纷纷落下,随风飘扬,场景非常美丽。梁武帝也因此感叹佛教的奇妙高深,于是更加信仰佛法。故而,天花乱坠这个词开始时,表达的是佛门僧人讲法的一种高深境界,只有说得好,说到了点上,才会造成这样的景象。随着这些词语的传开泛用,人们渐渐的也就拿来形容别人说话巧妙动听,但是中国语言的艺术很有趣,有时候夸人是为了反讽,或者以他人的厉害来衬托自己的更厉害。于是出现了“任你讲的天花乱坠,我也……”的一种句式,以此来讽刺别人,或者表达自己坚决不动摇的一种决心。久而久之,天花乱坠这个意境无比美丽的词又在形容人说话巧妙,与“花言巧语”成了近义词。表达一个人的语言虽然动听,巧妙,但是虚妄,空洞,不着边际,都是一些没实质的东西,脱离了佛教原来的典故和含义。03拈花一笑
拈花一笑这个词语出自《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这句话中蕴含着一个公案:曾经世尊在灵鹫山讲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世尊。世尊拈起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言不发。种比丘尼菩萨不明佛意,皆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一笑。佛祖见此道:“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但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所以我只能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的出处。拈花的是佛祖,笑的是迦叶,拈花一笑则是指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时候迦叶能够意会得法。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的表达能力有限,这世上许多的东西本就是文字和语言很难说明白的,只能尽力去让人理解,但是能不能理解就看个人了。因此,佛祖拈花,而众人中只有迦叶懂了,佛就把自己的法传给了迦叶。这句话在如今也有会心的意思,表达的也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玄之又玄的默契和意会,有些话说不清,但是彼此都能懂,这就是拈花一笑。佛门经典流传于此,许多术语成了民间耳熟能详的俗语。多了解其中蕴含的故事和其本身的含义,有助于佛法的理解,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感悟,使心境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清净自然。作者:千面略懂先生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