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做错了什么或许他们就不该选张一

令狐伯光

最近,张一山主演的《新鹿鼎记》开播。

由于这部剧实在太差了,引来了铺天盖地的痛骂。

原著党骂,演员粉丝骂,路人观众骂电视剧。

正如很多网友评价的那样,这个剧全剧组都有很大的问题。

导演编剧没有金庸老爷子的水平,就是有胆子胡改乱编剧情。

就开头这几集瞎删剧情,还有节奏地快速,导致人物一个也刻画不出来。

剧情删减导致演员只能凭想象用力过猛的表演,角色造型也一塌糊涂。

尤其是那个鳌拜,找一个胖子演员来演,一张嘴就出戏。

反正这部《鹿鼎记》问题真的蛮多的。

但现在网络上的舆论,绝大多数都在批评张一山的演技。

关于张一山演技不行的问题,前面伯光君已经写过稿子分析了。

观众之所以批评张一山,主要是张一山在《余罪》后被捧成了90后“实力派”青年男演员之一。

但是《余罪》过后,张一山并没有什么优秀作品角色。

所以这次演得不好,张一山就成了那种“人设崩塌”的情况。

这部《鹿鼎记》太烂不完全是张一山的原因。

它是剧组全方位的烂,拍出了一部很烂的烂剧。

但是我们回到男主角张一山身上来。。

当初《余罪》播出的时候,因为张一山演得还不错。

网友普遍觉得张一山非常适合演韦小宝。

答案是真的如此吗?

演员与主角脸

张一山毫无疑问能够演主角,但是他真的适合韦小宝吗?

关于演员面相选角的传统“潜规则”问题。

不管是在影视业、还是很多看脸的行业。

关于选角的问题上,都有个“面相潜规则”!

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

TVB选角和琼瑶的选角,这里涉及到一个很常见的词。

叫做:主角脸。

大家熟悉的琼瑶剧,里面的男女主角,感觉都和剧情非常的“贴切”。

何为贴切?

比如:传统小家碧玉的面相、大家闺秀的面相、苦泪人物的面相、丫鬟的面相、下人的面相等等。

这些都有其观众传统的特征。

琼瑶就曾经说过,刘雪华的面相,略带“苦泪”,很适合演苦命女的角色。

我们观察刘雪华众多琼瑶戏,演员都非常的出色。

能很好地和戏里的角色高度契合。

观众看起来,非常的有“代入感”。

琼瑶在演员面相学选人这一能力,已经是行业内公认的。

琼瑶戏带红了多少华语女星?

比如陈红、岳翎、俞小凡、蒋勤勤、赵薇、林心如等等。

她们的面相就是非常符合剧情的设定和大众的审美习惯。

关于以前的TVB剧,大家也很熟悉了。

里面男女主角、配角、奸角,配角等等,基本都有其“角色面相特征”。

观众接受起来也比较自然,观众缘也就不知不觉地一下子上来了。

主角脸和主角表演能力,也就是形象气质与基础天赋。

两者俱佳者,只要稍稍磨练一下,那都是影帝级别的人物了。

如果二者居其一,观众也还勉强接受。

如果这两者皆无,那就是导演选角的能力问题了。

张一山与韦小宝?

张一山在刘星时期就很顽皮,很有北京混混“混不吝“的感觉。

这在张一山转型作《余罪》,也得到了一种成长版的体现。

这部被大家吐槽的男主角的演技,对于“主角面相潜规则”来说。

其实,从当前表现来看张一山是非常不合适的。

简单概括就是:面相寡薄、体相不够大气、骨相也不佳。

再加上张一山演得非常的浮夸,这些就造成了“致命”的存在。

观众却疯狂地吐槽这部剧主角,吐槽演员的表演能力。

其实有可能大部分观众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会这么不买账、甚至这么“讨厌”人家?

这是因为有可能这部剧的主角,压根就不符合自己内心对于主角的定义。

这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主角相”这一行业术语的出现了。

这在现在很多“粗制滥造”的网剧当中,还有某些剧里面硬塞进来毫无辨识度的女演员,可以说非常的常见。

比如,女主角一看就是“风尘相”十足的,演主角和重要角色那就绝对不行。

早期港台和内地影视剧在选角在这里就很“在行”。

早期影视剧在选角上比较慎重,风尘酒吧女的临时演员,其气质,真的就非常的像。

所以说,这或许就是“演员的自我修养”吧——

张一山当然还是有演技的。

但是当大家以为张一山适合韦小宝。

最终反而起了这种反效果。

剧组不行,张一山也难演韦小宝

首先必须再次声明,这部剧是各方面的烂那种。

比如制作方面就特别差,故事剧情对于原著的改编也很差。

张一山也被剧组所连累,但是张一山在这些艰苦的条件下没有撑住。

不信?

我们可以看看版陈小春版《鹿鼎记》。

从道具、投资,甚至选角都不太好。

七个老婆在当时香港电视剧演员当中,都不是当红的花旦。

陈小春本人的年纪也很大了。

同时香港tvb剧在制作上面,其实一直是不好的。

只有编剧因为武侠剧的经验,在改编上面还是值得一提。

结果呢?

这样不被看好的剧,生生被陈小春的演技拉了回来。

韦小宝是个很矛盾的人,不仅仅在于他的立场,也在于他的伪装。

少年老成是这个角色最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他面对鳌拜、陈近南、吴三桂之类的杀手锏。

人人都觉得他是个小鬼,包括天地会的陈近南。

选韦小宝当香主完全是心眼很坏的权宜之计,但他很好的利用这个伪装解决了问题。

所有人几乎都认为皇帝宠信一个顽童而已。

结果康熙更清楚韦小宝的定位。

只不过没想到陈近南用一个父亲的角色对韦小宝产生了影响。

陈小春演绎韦小宝的时候,就把韦小宝的城府和夹在中间的无奈很好地演绎出来。

这个角色绝对不是一个单纯耍宝的节奏,也不是一个官威很大能力很高的人。

而是个因悲惨身世被尘世过早历练的人。

结果就顽童这个形象没人比陈小春形象好,就深度来说没有人比陈小春更深沉。

一个表情就能体会到角色心情,陈近南远走台湾,独臂师太留下一句好自为之再也渺无音讯。

韦小宝当时就领会到这两个人以后很难再见面。

此时,陈小春表演韦小宝给人印象深刻,完全把原作中文字内容还原到荧幕上。

这就是演员有演技基础的情况。

张一山版《鹿鼎记》其它方面确实拉垮。

导演指导演员不行,编剧也不行,电视剧制作全面崩塌。

但是在表演和带戏方面,完全看不到张一山这方面的灵气。

反而将刘星,再到余罪表演方法更加浮夸化。

最终证明了张一山这种表演方法用在韦小宝身上不合适。

同时也证明了张一山,真的不适合韦小宝这个角色。

可能换一个更好的导演团队,张一山都无法诠释出好的韦小宝。

最终也证明了张一山的演技没有夸奖的那么好。

尾声

最后,伯光君倒也不是单独批评张一山。

这版“投机性质”明显的《鹿鼎记》本身就不应该出现。

这部剧本身就很难超越几版经典,现在有很多剧翻拍以前的经典。

这就能扯到另一个话题,为什么那么多翻拍剧呢?

而且翻拍的都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前的经典?

抛开以前的观点,照搬以前的剧本。

不说一些三观问题就说人物,已经经过那么多年观众都在成长。

怎么这些电视剧一直停滞不前?

说白了借着经典名气,“投机取巧”赚钱的目的很大。

张一山这部《鹿鼎记》,烂是肯定烂的。

本来60多集的电视剧,被生生剪成了40多集。

很多故事剧情都衔接不起来,看新版得以为进了那个劣质网剧的感觉。

张一山演得给观众的感觉就是猴,根本没有韦小宝的那种圆滑,机灵和有情有义的感觉。

但是这个责任又不全在张一山的身上。

导演想把新版本《鹿鼎记》呈现在我们面前。

但是经典版本很难超越了。

陈小春版本的,梁朝伟版本的,周星驰版本的,张卫健版本的。

甚至现在连黄晓明版本的都洗白了一半。

哪个经典版本它都超越不了。

那它为什么还能够出现呢?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837.html